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乍的國家,有7000多年曆史。上古時代有“黃帝造車”的傳說。秦代造車工業達到巔峰。秦始皇用戰車統一六國,賀崩時,以一輛鐦車馬殉葬,共3462個零件,用鑄造、焊接、衝鑿、鏨刻、拋光等工藝製成,車蓋最薄處僅0.1厘米。
19世紀末,德國人發明了汽車,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生產生活,推動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新中國多名領導人從事過汽車工業。留學法國的周恩來、鄧小平在雷諾公司勤工儉學,江澤民、李嵐清長期在汽車界工作。
長春孟家屯是日軍第100部隊所存地。1956年,新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在此建立。當第一輛國產車開出廠時,大街圍得水泄不通,人們將鮮藝向車上扔。歡呼的中國人也許不知道引進蘇聯斯大林汽車廠全套最新設備生產的解放牌汽車,竟是美國福特20世紀30年代的專利。
中國汽車業缺乏宏觀規劃和長遠發展目標,高呼“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也沒有認識到乘汽車會更快。1953~1982年,汽車工業總投資109億元,僅占工業總投資的0.9%。照搬蘇聯汽車工業管理模式,生產方式是單一品種大量流水的福特模式,沒有形成有效發展。汽車廠最多時800多家,世界最多,但是布局散亂,缺乏規模,重複建設。到1980年,紅旗車共生產不到2000輛,為省部級以上幹部專用,標誌獨特新穎,接待尼克鬆來訪而聲名遠播,但耗油高,成本高,沒有形成大規模生產,無法打入國際市場。
50年代,日本豐田、日產等汽車企業艱難起步時,中國汽車工業水平超過日本,中國聚集全國力量支援第一汽車製造廠的建設,日本人也羨慕。20年後,豐田人到一汽指導生產,像看到了古董。中國車油耗是日本車的45倍以上,功率低8%~16%,首次故障裏程是10%~15%,第一次大修裏程14%~50%。
1978年10月,鄧小平訪日,在日產公司看到每人年產汽車95輛,覺得十分驚訝。當時的中國一汽工人人均產量僅為1輛。當時訪日的鄧小平參觀時無限感慨:“我懂得什麼是現代化了!”他在日本乘新幹線“光-81號”,時速210公裏,他說:“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2010年,中國汽車業仍沒有達到當年日產工廠的水平。
20世紀30年代,以紡織機工業為支柱產業的豐田公司老板豐田喜一郎認識到紡織機工業將日薄西山,於是他立下一個純粹日本式的誓言:用畢生的精力創造出不亞於美國的轎車;一旦失敗,剖腹自殺。1937年,豐田公司用手工敲出第一輛小汽車。日本汽車隻能勉強維持本國需要,卻又遭到戰爭慘重打擊。1946年,美國軍方命令,豐田、日產恢複生產軍用卡車和轎車。日本於是開始學習美國先進的汽車技術和管理方式。但當時美國汽車界禁止日本考察人員拍照和記錄,於是日本人分工協作,集中精力,眼看心記,回到旅館馬上記錄下來。朝鮮戰爭中,豐田滿足了美國軍需,得到了巨大發展。
1954年夏日,一個熱得幾乎暈倒的日本修理工的皮包裏塞滿了摩托車零件,背著幾隻輪胎,搖搖晃晃準備登上從羅馬開往東京的班機。乘客把他當作精神病,地勤人員見他攜物超重,拒絕讓他登機。他迫不得已,隻好把衣服和其他物品丟掉,零件塞進衣兜。回到日本,已身無分文。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摩托車大王和轎車大王,本田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
汽車工業生產方式先後發生兩次重大變革,深刻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並廣泛應用於其它工業生產領域。一戰後福特、通用汽車公司將單件生產方式轉為大量生產方式,美國成為汽車霸主。二戰後,豐田公司老板豐田英二和大野耐一首創精益生產方式。每道工序、每台機床由傳統一道工序、一台設備一人看管,甚至多人看管,變成一人看管兩三台甚至多台。自動化裝配的零件恰好在必要時以必要的數量達到必要的生產點。生產量不是根據生產能力,而是根據需求。精益方式可以開發潛能和積極因素,消除無效勞動,減少人員、場地、設備、時間,使其合理節約,盡善盡美,精益求精。產品品種、質量、利潤、產量,都高出大量生產方式幾倍乃至幾十倍。而今,豐田借此獲得巨大成功,產量占全球10%。
日本汽車以無限的創意將人體生理感應與機械性能完美結合,成為駕駛者身體的人性化延伸,臻達車人合一的境界。
在豐田龐大的汽車家族中,如果說皇冠是至高無上惟我獨尊的君主,雷克薩斯是一車之下萬車之上的權貴,卡羅拉是婀娜多姿秀外慧中的公主,那麼全新的中國規格豐田越野車則是英姿勃勃雄壯強勁的王子。據說,這款車是美軍在海灣戰爭中使用過的,於是還有陸地巡洋艦、沙漠風暴、沙漠王、霸道等戰爭意味十足的名字,仿佛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戰爭,為了衝鋒,前進!撞擊!不僅實踐了“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理想和承諾,還做到了無路也有豐田車,無論是冰雪荒原、激流險灘,都可暢通無阻。三菱帕傑羅更是出類拔萃,在多次越野拉力賽中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