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房價狂飆突進,讓日本也望塵莫及。隻是這種超越對於老百姓而言不是美好的福利,而是意味著中國民生的艱辛和貧富分化的進一步擴大。

2009年,中國經濟保持了8.7%的增長,原因在於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的36232億元,推高了住房價格。政府一方麵要出台政策穩定普通商品住房的價格,另一方麵還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給,以此來化解房地產泡沫,並在經濟環境極其複雜的一年,通過房地產的發展繼續拉動經濟。通過房地產確實壯大了政府,提高了經濟產值,養活了開發商,但同時卻加劇了中國財產分配的不公,導致了貧富差距的巨大。

有的中國人對日本人開玩笑說,來中國買房投資吧,他們往往笑笑:“太貴了,買不起。”如果追問:“為什麼?”他們就講:“不錯,但是我們買不起中國的房子,我也搞不明白,房價如此高,為什麼中國人非要買?”

由於房地產行業占有國民經濟中過高的比重,擠壓了其他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的資源分配、金融支持和發展空問,不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過高的房價和房地產的暴利破壞了社會的公正公平,敗壞了社會風氣,威脅了社會和諧穩定,嚴重地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過高的房價給人民群眾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阻礙了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政策的落實。

房產泡沫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隱患,一旦泡沫破滅將會造成災難性後果。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僅綁架了銀行,還綁架了中國政府,甚至還很有可能把我國國民經濟推向一個危險的境地。

1985年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彙率遊戲讓日本人的腰包突然鼓了,全世界在日本人麵前變得便宜了,日本樓市開始癲狂時期。在高峰時期,日本房地產價格超過了全球總量的40%,日本皇宮所占土地的價值,超過了美國整個加州。世界十大富豪中,日本地產商業就占到了7個。1984年的房價到了1989年漲了七八倍。當時日本的情況跟中國現在確實很像。日本幾乎沒有人相信房價會跌,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日本麵積小,人口多,並且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外國公司到日本做生意,因此房價肯定會漲。1991年日本頒布《新土地法》,實現土地社會化,政府對私有土地進行控製,促使市場房價持續下降,日本房地產泡沫終於破滅了。

無論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還是中國的今天,房價都大大超出其真實價值。兩國都存在大量忙於還貸的“房奴”和利用不動產業獲得巨額利益的房地產商。旅日華人薩蘇說,談及泡沫時期的房價,日本至今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很多日本白領現在都在還泡沫時期買下房產的銀行貸款,苦不堪言。

那麼中日兩國房價究竟孰高孰低?哪個壓力更大?

盡管日本的土地資源有限,由於其房地產市場在泡沫經濟之後逐漸規範和成熟,房價近來連續下降。離大阪市中心僅十幾分鍾車程地方的房價,比北京五環的房子還要便宜。東京市相當於北京4環以內一套精裝三居室約合人民幣400萬元。一個上班族約12年的純收入就可以買一套。周邊設施非常好,離市中心開車不過20分鍾,而在北京郊區同樣價格卻絕對買不到這樣的房子。日本房價已經走到價格曲線的底部,房地產市場因此出現了“打撈沉船黃金”式的活躍。

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樓,即日本人叫“一戶建”,也就是中國普通意義上的小別墅。價格在3000~5000萬日元之間,折算成人民幣是在210~350萬人民幣之間,是一戶家庭6~9年的收入總和。這個價格正是中國北京或上海同等麵積的房價。但在日本的收入卻是北京、上海收入的10倍甚至更高。日本人可以輕鬆地貸款買房,比如一套4000萬日元的別墅,首期隻有100萬日元,然後每個月還10~15萬日元的貸款,30~50年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