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的《天津青年》雜誌曾經發出“世紀之問”: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舉辦一屆奧運會?百年後,夢圓北京!
大國發展規律和現代強國的出現,往往以主辦奧運會、世博會之類的大事件為標誌。中國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了奧運會與世博會的接連舉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稱讚。
奧運會,世博會,世界杯,是影響世界的全球性盛會,是主辦國實力和形象的綜合展示。“奧運成功世博登場,盛世中國來臨”。中國在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後,又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展示了國家形象。這讓所有中國人乃至全球華人備感驕傲和榮光,充滿自豪感。
日本也通過上述盛會的主辦和參與引起世界矚目。和中國相比,日本舉辦時間較早,次數較多,分別舉辦三次奧運會和三屆世博會,次數僅次於美國。並和韓國合辦一屆世界杯。這一係列舉動表明日本這個地理小國展示了經濟科技大國的綜合實力,至今還受用無窮。
如果說象征綜合國力的北京奧運會是中國迄今最大的“形象塑造,榮譽工程”,那麼“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工程則被當作一次“強國洗禮,盛世慶典”。
在中國初嚐成功之際,日本曾經滄海難為水,從巨大的盛會主辦喜悅之中平靜下來,看淡過往成功的果實。日本對於上述盛會無論是主辦還是參與程度都十分深入,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服裝由日本人設計,上海世博會的歌曲為日本人譜曲,中國淪為足球世界杯的看客,還沒有舉辦一屆世界杯,這些無疑是和日本的顯著差距。
1964年,為舉辦奧運會,東京到大阪的新幹線高速鐵路正式開通。當時日本國家沒有足夠的資金建設這條鐵路,是通過世界銀行的貸款來最後完成的。而現代交通體製的建設,城市的現代化,都是通過東京奧運會的召開得以實現的。東京奧運會後,日本經濟躍居世界第二,持續40餘年。
北京奧運會使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引起日本極大的關注。
日本共同社發表文章稱,北京奧運會是有史以來參與國家和地區以及運動員數量最多的一屆奧運會,中國在國際社會樹立了強大的威信,展示了自己的風采。
日本時事社一篇題為《奧運會促使中國成熟,向真正的國際化國家蛻變》的文章說,奧運是中國百年的夢想,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北京奧運會的舉行很可能成為左右中國前進方向的分水嶺。
日本不但派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代表團,還特意選擇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的乒乓球手福原愛擔任開幕式旗手。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國內事務纏身的情況下出席奧運會開幕式,數十位國會議員赴北京觀戰。由於東京也考慮申請奧運會,於是來北京取經,“學習奧運會運營的技術”日本相關調查機構公布的結果顯示,在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北京奧運會的平均收視率達到38%,遠遠超過雅典奧運會時的13%,是近30年來最高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