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生活水平高,節奏快,渴望新的娛樂形式,娛樂業競爭激烈,五彩繽紛。東京原宿區是青年人的樂園,他們衣著發型前衛怪誕。偶像劇、造星方式、操作手法、消費市場的規範,廣受世界學習效仿,給我國也帶來啟迪挑戰。

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日本熱席卷亞洲各地的商業界、體育場和家庭。日本流行文化的狂熱使亞洲的音樂和日寸裝業為之振奮。從活潑可愛的帕妃樂隊到逗人的波凱蒙小怪獸,從凱蒂貓色調濃烈的桃色世界,到從幻想中獲得靈感的卡通人物機器貓小丁當,日本的文化產品正在影響著亞洲新一代的中產階層消費者。

“曼穀、新加坡、雅加達的孩子們紛紛收集日本的連環畫。台灣的日本時尚追逐者們甚至得到了一個專門的名稱‘哈日族’。香港人之所以崇尚日本文化,是因為日本文化看上去要比香港金錢至上的文化豐富一些。甚至是官方幾十年來一直禁止日本文化的韓國,也慢慢地把曆史拋在腦後。”

日本《美女與野獸》是美國音樂劇的模仿品,大投入商業運作十分成功,在中國上演60場,場場爆滿。《情書》、《東京愛情故事》和主演柏原崇讓人如醉如癡;安室奈美惠二人組合的勁歌被迫星族擁戴。東南亞女孩穿日本高中女生的大象襪。電子寵物、跳舞機已風靡全球。拉丁舞也居亞洲領先水平。從日本興起的電視相親節目也波及他國。台灣的《非常男女》,湖南的《玫瑰之約》也應運而生。一個韓國卡通片導演說:“從日本文化中幾乎可以嗅出泡菜味,這是好萊塢和其他西方文化絕對難以望其項背的。韓國文化同日本文化抗爭,就如同小孩同成人角力,未戰先敗。”

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是片麵地追求GDP的高速增長,一些地方對文化的投入存在一些誤區,比較重視耗資巨大的所謂城市標誌性的形象工程,沒有把有限的財力用在直接為群眾服務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點建設上。文化發展指標尚未成為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導致文化工作被忽略,甚至被邊緣化。也出現了文化的失落、曆史遺跡的消失、千城一麵等諸多城市結構性和功能性的衰落等問題,從而使城市生長、文化傳承、居民幸福的鏈條出現了明顯的斷裂,忽視了城市居民對宜居環境和幸福生活的真正訴求,影響城市乃至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降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興起了一股新的傳統文化熱潮,比如國學熱、文物熱、申遺熱等。以最少的付出獲取最大的經濟報酬成為一種價值追求,期望一夜暴富,浮躁風氣、快餐式創作流行起來。有的藝術家公開表示,他的創作目的主要是娛樂,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內涵,不追求深層次的心理需要和人文關懷。創新意識不強,模仿之風盛行。還有一些是急功近利、金錢至上、追逐成名不擇手段,在炒作和包裝上尋找出路,用低級的噱頭和聳人聽聞甚至喪失道德底線的所謂“賣點”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過暴力色情、陳腐迷信、八卦奇聞來促銷謀利。

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和不良現象:爭奪名人故裏,甚至爭奪本來子虛烏有的所謂名人的故裏;興建假曆史文物,盲目舉辦祭拜活動;喪失道德底線,混淆基本的是非觀念,肆意炒作一些負麵的文化現象、曆史人物和文藝形象。其實質是對傳統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祖先,把曆史遺產當成手中的玩偶、牟利的工具。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內核和靈魂,沒有文化的城市是沒有凝聚力、沒有發展活力的城市。對於城市居民而言,人們不僅需要便捷的交通、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豐富的物質財富,還需要絢麗多彩的文化。但是中國文化的“三俗”,即庸俗、低俗和媚俗問題十分嚴重。

文化部長蔡武說:

1.現在一年創作歌曲在兩萬首以上,但是真正為廣大群眾所傳唱的有多少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