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世界第一運動——足球(1 / 2)

2010年南非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第8輪的比賽中,日本隊憑借岡崎慎司的進球1比0客場戰勝了烏茲別克斯坦隊,成為全球第一支成功晉級世界杯的球隊。

2010年6月,世界把目光從聚焦上海世博會轉向南非足球世界杯,中國再次成為看客,而近鄰日本、韓國、朝鮮卻盡情展現了對於足球的理解和熱愛。日本在32支球隊中最終成績排名第九,取得巨大成功,本田圭佑立下不朽功績。

日本首相營直人就此發表談話指出:“我衷心祝福這一壯舉。日本全國人民無疑將由此得到鼓舞與自豪感。”

現在,我們不禁要問:中國何時能再次打入世界杯?中國何時能在世界杯上打入一個球?中國何時能在世界杯上像韓日那樣淨勝希臘、丹麥這樣的歐洲球隊兩個球?

而今,足球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具有超過其他任何體育運動的魅力,讓五大洲的人們無論國籍,無論民族,無論膚色,無論窮富,熱切地投入其中樂此不疲。日本人堅信自己是太陽國度,也把足球運動推向了光輝燦爛的巔峰地步,而最善於刻意用競技體育裝點形象的中國盡管諸多體育項目位居亞洲之巔,乃至世界之巔,但是唯獨在最有魅力的足球上卻十分落後,始終沒能像乒乓球、跳水那樣問鼎世界,甚至在亞洲也淪落到二三流水平,不能不讓人遺憾和歎息。因此有理由向站在世界最高足球舞台上、來自於東亞的日韓朝三國致敬。世界媒體出現了這樣的評論——“足球能夠影響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人的生活,它可能鼓舞革命、引發戰爭,也可以創造和平,抬升整個國家的聲譽”。

古代的足球運動稱為“蹴鞠”,至遲起源於公元前770年的齊國都城臨淄,這時期希臘的古代奧運會剛剛開始。唐代蹴鞠傳入日本,廣受喜愛,至今日本每年1月4日和秋季“紅葉祭”,都要舉行古色古香的蹴鞠運動。每6~8人一組,身上任何部位都可以騰挪踢頂,動作優雅瀟灑,成為日本獨有的風情,讓人感慨不已。蹴鞠經戰爭傳人歐洲。19世紀,英國將其改進發展成現代足球。1873年,英國海軍把足球傳人日本,由此開始了東亞的足球發展曆程。

如今,中國足球逢韓國不勝,遇日本必敗,常被人諷刺為患了“恐韓症”、“恐日症”。其實早在1913年至1934年,遠東運動會一共召開了10屆,除第一屆獲得亞軍,21年間中國隊連獲9屆足球冠軍。每逢中國足球隊與日本隊交戰,日本隊始終足中國隊腳下敗將,中國七勝一平。動輒打出5:1,4:0的大比分,獲得冠軍。報紙讚歎道:“中國足球鐵軍之譽,益行蜚聲中外。”在日本舉行的遠東運動會,中國隊5:1戰勝日本隊再次獲得冠軍。為此,日本報紙的號外標題為“中國足球鐵軍,堂堂十年連勝”。盡管中國足球隊橫掃亞洲無敵手,但一直苦於沒有機會與世界強隊接觸,在柏林奧運會上大敗而歸。

新中國成立之初,足球屢敗於蘇聯、東歐等國。1956年,毛澤東接見奧運會冠軍南斯拉夫隊說:“12年後,我們也要奪取奧運會冠軍。”12年後墨西哥奧運會,中國隊連參賽資格都沒有,日本隊在“亞洲足球之父”德國人克拉默的帶領下獲得奧運會銅牌,這是亞洲在世界頂級大賽上的最好成績,前鋒釜本邦茂光芒四射。此後,日本和中國多次衝擊世界杯、奧運會未果,日本比中國的水平更差。

1987年10月26日,中國隊在東京以2:0擊敗日本隊,獲得進軍漢城奧運會的資格。但是和2002年進軍世界杯一樣,沒有經受真正的預選賽檢驗,以至於在決賽階段比賽一球未進,尷尬回家,至今成為笑談,文藝界和民間俗語一再把中國足球奚落批判。

中國足球多次敗給韓國,“恐韓症”始終沒有擺脫。1988年奧運會和2002年世界杯,由於韓國作為東道主不用參加預選賽,使中國隊僥幸逃脫一劫。而決賽在亞洲舉行,因此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一目標並沒有實現,其實連韓國都沒衝出去,是“抽進世界杯”,兩次比賽中國隊都是唯一一球未進的球隊,輸得十分窩囊和醜陋。

1998年,410億人次收看了法國世界杯。身著藍色隊服的日本隊首次亮相,引起尊重。2004年北京,一半主力未到的日本隊擊敗完全主力的中國隊,衛冕亞洲杯冠軍。

日本足球有“百年規劃”。1993年,日本足球職業聯賽開辦,長遠規劃,紮實進行,與世界接軌,成為亞洲最先進的專業化、職業化管理體製。引進溫格、奧福特、特魯西埃等教練,巴西的濟科、鄧加、貝貝托、尤爾金霍,英國的萊因科爾,丹麥的勞德魯普,還有南斯拉夫的斯托伊科維奇等球星也在場上效力。日本球員職業精神突出,常常自己訓練,注意生活、飲食起居,不抽煙,不喝酒,敢於奔跑拚搶,富於涵養,公平競賽。經常與歐美強隊對抗,後衛阻擋世界級前鋒,中場與世界級中場較量,前鋒突破世界級後衛的阻擋,極大地帶動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