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中國世紀,許多人都這樣期待和堅信。盛極必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中國曾經輝煌一時,卻無法輝煌一世。200多年來,這種優勢讓位於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X國世紀”其實是一個帶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色彩的時代和稱謂。世界公認19世紀是“英國世紀”,20世紀是“美國世紀”,其顯著標誌是兩國存全球橫行霸道,非打即罵。英國擁有最強大的海軍、商船隊、銀行、貿易網,還有1200萬平方英裏的土地和世界1/4人口,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

1703年,法國作家托克維爾預言,俄國、美國是“上帝意誌選定出來支配半個地球命運的國家”。沙俄和蘇聯盛極一時,擁有200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龐大的陸海軍,絕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寸輕易得來的土地,但最終土崩瓦解。美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國,大發戰爭財。二戰後初期,黃金儲備占世界2/3,船舶總噸位占世界1/2,產品占世界1/3,軍隊成為“世界警察”的“劍與盾”,美元成為世界通用貨幣。

日本的崛起使世界認識到“日本世紀”、“太平洋世紀”即將到來,但日本無法獨立承擔起世界的全部重任,更何況世界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集團,不會擁有統一的意誌和統一的強製手段。

1988年,鄧小平會見阿根廷總統阿方辛說:“現在我們都在議論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我認為這句話說得太早了,我們還需要50年努力。”太平洋世紀尚且50年,何況中國世紀、日本世紀。如果說21世紀是中國世紀,那也隻存在於某些人的夢裏。關鍵在於,中國世紀從來沒有納入中國國家戰略規劃。

石原慎太郎在《日本可以說不》中宣稱,要對美國說“不”。中國人也要說不,表達凜然的民族誌氣。

《中國可以說不》-書以謙謙君子口吻稱,“中國誰也不想領導,隻想領導自己”,但又掩飾不住地稱日本是“彈丸”,中國是“天朝”,“中國思想、中國經營的能力的當量將深刻影響世界,並將成為世界未來人類思潮的唯一動力”,“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爭取做世界勢力的積極領導者和斡旋者”,“21世紀的中國將成為領導人類思想的唯一力量”。

而外交部發言人說該書不代表政府觀點。

2009年,《中國不高興》再次表達了中國部分作者對於西方的怒氣和抱怨,同樣引起巨大爭議。中國“說不”和不高興都要國力作為支撐的。

2009年12月24日,《國際形勢黃皮書》對11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進行了分析評估,評估的指標體係包括領土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軍事、科技5個直接構成要素,以及社會發展、可持續性、安全與國內政治、國際貢獻4個影響要素。11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排名順序為: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印度、意大利、巴西。

黃皮書指出,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具有多方麵的優勢,與其他國家相比,不在一個檔次上。美國除了在社會發展、可持續性和安全與國內政治三項上得分較低外,在其他項目上都居於前列。其中,經濟、軍事、科技和國際貢獻四項都居第一位,資源居第二位。特別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如果評估其先進程度,那麼領先優勢就更大了。

日本作為總排名第二的國家,除了領土與資源、人口這兩項得分極低,軍事力量較弱之外,其他項目都位居前列。由於本報告對軍事力量的評估隻計算了量的指標而沒有考慮質的因素,而日本軍事力量具有典型的少而精的特點,因此日本的軍事地位實際上也應比現在的排位更高。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答記者提問說,中國要真正實現現代化,還要上百年的時間以至更長。這無疑是對我國曾經提出的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做出的最新修正,也是對中國迅速發展中麵臨諸多問題的冷靜思考。

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再次明確提出要在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達到小康水平。

曾幾何時,“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這個振奮人心的口號和目標鼓舞了一兩代中國人。但是仍然存在不切實際的做法,比如過分著重物質層麵的現代化,沒有包括社會結構、人文關懷和精神層麵的現代化。

以日本為例。有統計認為,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比日本晚70年,產業結構調整、教育發展和宏觀經濟上晚80年,而今整體工業水平至少落後20年。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是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羅列的中國現代化水平的衡量標準、發展路徑、麵臨挑戰等各項研究成果,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30多個監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