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向日本學習並沒有過時(1 / 2)

胡錦濤主席曾經長期從事青年工作,和許多日本青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對日本給予高度評價。2008年5月,胡錦濤訪問日本講話稱,“日本人民善於學習、善於創造,勤勞智慧、奮發向上”,“這是日本人民的驕傲,也值得中國人民學習”。他的講話在中日關係錯綜複雜的今天,仍然具有很強的啟示和現實意義。

張承誌的《敬重與惜別——致日本》“為一百年來言路幽暗的中日對話提供了縝密的閱讀考辨和冷峻的個人體驗,也為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如何才能理性地正視他者的尊嚴發出了急切的長喊”。

他認為中國在急速富裕起來的同時出現的道德淪喪,日本更加成為一個深思的榜樣。一個民族是否有前途,不一定靠著腰包裏的錢,更要靠一種不可動搖的民族性與精神。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精華,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這不言而喻。

所以張承誌使用了這樣的語言:“模仿著明治時代的日本留學生,我在求學結束、難關渡過、事情做完之後,也永遠地告別了那個美麗和魅力十足的國度。在大海的這一邊,在道路坎坷的此岸,在廣袤無限的大陸上,在文學的追求中,在泥濘的西海固和艱辛的塔裏木那埋藏深沉的故鄉,在以筆為旗的生存中,我體會到了某種日本精神。”

2008年9月,韓國《中央日報》發放了7萬份調查表,想知道本國公民最討厭哪個國家?結果顯示,半數以上韓國人最討厭日本,其次是中國,排在第三位的是同胞朝鮮。但韓國人在討厭的情緒之外卻有難能可貴的地方,他們一麵討厭日本,一麵又將日本列為“最應該學習的國家”;一麵抗議美國在韓駐軍,一麵又認為它是僅次子日本的學習對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日本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學生,敢於學習,善於學習,勤於學習,兩次在幾十年內,從亞非拉100多個國家中率先躋身世界強國行列。

許多人以為日本隻是單純地學習中國,中國無需學習日本,其實中日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是相互的而不是單向的。近代以來中國向日本學習和所得多,日本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影響大,中國甚至在紀念戰爭死難者的做法上也要向日本借鑒。

2010年8月6日,是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65周年,照例舉行原子彈和平紀念儀式,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首次出席。這也是在職的聯合國秘書長第一次參加周年紀念活動。不僅如此,廣島舉行的祈願儀式共有74個國家參加,美、英、法三個核大國第一次參加。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美國駐日大使路斯第一次作為使者參加周年紀念。而日本首相每年都出席這一紀念儀式,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促使全球無核化目標早日實現。與此相比,中國的抗戰紀念規格、規模均遠遠比不上日本,往往流於民間無謂的情緒化之中,因此,日本高規格紀念原子彈轟炸的做法值得中國人猛醒和借鑒。

毫無疑問,日本是侵略國,中國是受害國。1945年8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際,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了一顆原子彈,這是人類曆史上首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為此,廣島市每年都會舉行悼念儀式及和平祈願儀式。但是二戰後65年,中國紀念抗戰死難同胞和英烈的規模和聲勢遠遠不如侵略國日本。

二戰後,日本在缺乏對中國等戰爭受害國反省道歉的同時,一直在向世界呼籲取消核武器,並且鼓勵日本年輕的一代成為裁軍方麵的領導者,為此甚至感動了大部分美國人和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的韓國人潘基文。

日本十分縝密仔細地統計了廣島原子彈受害者的死亡人數,精確到個位。據悉最近一年間,廣島確認死亡了5501名原子彈爆炸遇難者,總數上升至26.9446萬人。

“和平市長會議”成立於1982年。當時,二戰中受到美國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和長崎的市長在聯合國參加裁軍大會時宣布成立“為全部放棄核武器促進城市團結計劃”,號召世界各地的城市聯合起來為徹底銷毀核武器而共同努力。目前世界上143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個城市參加。中國受害城市南京卻沒有類似的做法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廣泛響應。

近些年來,中國人也往往單純地譴責日本隻知道受害於原子彈轟炸,而不知道日本對於亞洲國家造成的苦難。殊不知中國的苦難和傷害不能等待別人主動前來了解,而是耍常年堅持不懈,主動走出去有效宣傳。而這種做法廣島始終如一,日本人全方位努力,才使得和平紀念儀式和以往有很大突破,最終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紀念規模和規格。聯合國秘書長首次出席,並且一向對於邀請函視而不見的美國,這次也高調出席,而從來沒有參加過儀式的有核國家英國和法國這次也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