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總論 中國古代廉政與廉政文化建設的曆史發展道路(2)(1 / 3)

4.正氣不張權錢交易、用人不公、貪婪奢靡的結果就是整個社會道德淪喪,正氣不張。錢能使鬼的著名《錢神論》就形成於奢靡盛行的西晉時期,此文雖多憤世嫉俗之語,卻是西晉後期“綱紀大壞”的寫照,也是政權即將傾覆的征兆。《晉書·惠帝紀》曰:“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陵物,忠賢路絕,讒邪得誌,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焉。高平王沉作《釋時論》,南陽魯褒作《錢神論》,廬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時之作也。”《晉書·魯褒傳》亦曰:“元康之後,綱紀大壞,褒傷時之貪鄙,乃隱姓名,而著《錢神論》以刺之。”傳中還對此文進行了載錄,將金錢與世風的頹廢描寫得淋漓盡致,典型地反映了當時正氣不張的社會風氣。

正氣不張與他們的價值觀的缺失不可分離。秦二世認為“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誌之所樂”《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這種人生觀支配下的腐敗秦政就可以想象了。魚弘在南朝梁曆任太守,經常對人說,我做官所到之地要“四盡”:“水中魚鱉盡,山中獐鹿盡,田中米穀盡,村裏民庶盡。”並且言道:“丈夫生世,如輕塵棲弱草,白駒之過隙。人生歡樂富貴幾何時!”《梁書》卷二十八《魚弘傳》。大丈夫在世上如同一粒灰塵落在弱草上,就像白馬穿過細小縫隙,太快了,不追求富貴歡樂還等到何時呢!這種追求享樂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存在於南朝高官們的身上,也存在於南朝許多皇帝們的身上。唐朝著名詩人李山甫對此用詩歌的形式進行了總結:“南朝天子愛風流,盡守江山不到頭。總是戰爭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堯將道德終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試問繁華何處在,雨苔煙草石城秋。”[唐]韋縠《才調集》卷三引李山甫《上元懷古》,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本。有這樣的天子和臣子,南朝各代的江山怎麼能守到頭呢?

還有許多官吏以勤政為俗務,以空談、交際為高尚。東漢後期士人不以“學問為本”,專門以“交遊為業”,《三國誌》卷十四《魏書·董昭傳》。交際的對象是富人貴者,交際時“急於目前,見赴有益則先至,顧無用則後背”《潛夫論·交際》。,即一切以實用為標準,對自己有用的人就先去交際,對自己無益的人就甩在腦後。一些踏實做事的人反而受到歧視,如東晉卞壺因“勤於吏事”《晉書》卷七十《卞壺傳》。,名士多不與他交往,南朝梁何敬容為宰相時“獨勤庶務”《梁書》卷三十七《何敬容傳》。,被名士們鄙視。

這些風尚下,官吏們不僅不按律法政令行事,甚至喪失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忠信不守、弄虛作假、寡廉鮮恥、縱欲無限、昏聵自傲、迎來送往、唯利是圖。失去基本的為政價值觀、人生觀,整個社會就會正氣不張,萎靡不振。

(二)腐敗與曆代王朝滅亡

我國曆史上每個王朝滅亡的具體原因很複雜,有的被人民起義推翻,有的被外族滅亡,有的被統治階級中的不同階層所替代,但究其根源,其滅亡無不與腐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腐敗導致王朝衰亡,嚴重的腐敗導致王朝速亡,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基本規律。上述曆代腐敗的主要表現形式,概括起來是三個方麵的問題:一是生活腐敗,主要指統治階級成員以權力為基礎,貪婪無度地攫取錢財物,追求極度的物質享受,是個人私欲超越了社會常態和法製而產生的腐敗行為;二是權力腐敗,主要指侵犯、濫用、踐踏公共權力,如獨斷專橫、用人不公、權錢交易、權權交易、越權專權等,本質上是個人私欲淩駕於公共權力之上的腐敗行為,嚴重時導致國家機器無法有效運轉,失去控製,公共權力演化成謀求私利的工具;三是在生活腐敗與權力腐敗基礎上形成了社會風氣的腐敗,表現為某些重要社會群體的集體性腐敗,甚至呈現出向基層民眾轉化的趨向,導致整個社會價值觀嚴重扭曲。這三個方麵問題都會對王朝的滅亡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1.生活腐敗與王朝衰亡

剝削製度下的統治階級中,雖有賢明的君主和潔身自好的廉潔之士,但從總體上看,上自君主下至小吏,追求生活的腐化是一種常態。夏禹一生勤勞節儉,到了第二代啟,變王位禪讓為世襲製後,便好聲色。第三代康,“娛以自縱”,發生了係列內亂。到了孔甲時,“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史記》卷二《夏本紀》。,夏政權開始衰落。夏桀,“乃大淫昏”《尚書·多方》。(《尚書》以及《詩經》、《禮記》、《左傳》、《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均用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影印本,並參考其他權威點校本。),“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史記》卷二《夏本紀》。,夏朝也就走向了它的終點。商湯鑒於夏亡的教訓,實行仁政,也意識到腐化風氣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然而,商湯之後,太甲即“顛覆湯之典刑”,遂有“三風十愆”等淫亂之政。到後期盤庚遷殷,其原因之一是舊都“奢侈逾禮”《尚書·盤庚上》鄭注。。商末,紂王是繼夏桀之後第二個昏淫殘暴的君王。史載他“作新淫聲,北裏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钜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史記》卷三《殷本紀》。。商紂王所重用的奸佞費仲、惡來,都是好利、善讒之徒。周文王被囚,周人設法求到奇珍異寶、美女、良馬,通過費仲進獻,紂王大悅,便釋放了文王。這是一次重大的政治賄賂,而貪賄者竟利令智昏,放虎歸山,終於自取滅亡。史書記載夏商時期最高統治者的“自縱”、“不務德”、“逾禮”,實際主要指的是他們追求極度的生活享受。最高統治者的嚴重生活腐化,是夏商滅亡的很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