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有時隻是如電光般地一閃,若不敏捷地抓住,就會失之交臂。抓住機遇的前提,是發現機遇,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少機遇,真正缺少的,是發現機遇的敏銳眼睛和把握機遇的睿智心靈。
跨入21世紀的大學生們,麵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多文化交融碰撞和市場經濟的負麵影響等一係列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來說,這既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又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充滿風險和壓力的時代也就麵臨著新的發展,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
成功,一個令人向往的名詞。不少卓越人物都從這裏湧現出來。他們或叱吒風雲,傲視群雄;或矢誌治學,碩果累累;或以長篇巨著傳世,或憑藝術珍品留名。不可否認,除了其本身具有的超凡素質外,機遇是帶來成功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因素。
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充分的抓住了這個機遇向劉備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並提出了對策。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掌握著軍政大權。乘機占領荊州,進軍四川,取得益州,為劉備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
人的成功離不開機遇的支持。於是,有些人便到處尋找機遇,可機遇不是那麼容易被抓住的。抓不住的人頓時大呼"懷才不遇"而灰心喪氣,稍受挫折的那些沒有毅力的人就會抱著"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消極心態,不再努力奮發了。所以當社會不會給你創造機遇,你就要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機遇。
1793年,拿破侖被彙報會往前線,參加進攻土倫的戰役。正當革命軍前線指揮官麵對土倫堅固的防守犯難的時候,拿破侖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直接向特派員薩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在特彙報會員苦無良策時,看拿破侖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侖為攻城炮兵副指揮,並提升為少校。拿破侖抓住這個機遇,在前線精心謀劃,勇敢戰鬥,充分顯示出他的膽識和才智,最後攻克了土倫。他因此榮立戰功,並被破格提升為少將旅長。終於一舉成名,為他後來叱吒風雲,登上權力頂峰奠定了基礎。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取得機遇,必須經守刻苦磨煉後,成為一個具備成功素質的人,機遇自然會垂青於你,成功也就近在咫尺。
當機遇敲門的時候,要是猶豫著該不該起身開門,它就去敲別人的門了。
話說機遇,那就是極好的機會。在人的一生中,機遇不可能一次也不會降臨,人們的生活中間到處存在著機遇,隻要你留心它,就會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然而當機遇發現你並不準備接待它的時候,它就會從你的眼皮底下滑過。
能否善於抓住機遇,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條件。機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縱即逝。因此,要抓住機遇,就必須有一個精明的頭腦詳細地研究,細心地觀察,捕捉機會。英國細菌學家費萊明,童年時就愛好探問事情的究意,一次他跟母親去醫院探望一位病人,他見到醫生就問一連串的問題,醫生看他聰明伶俐,便回答了他提出的問題,最後說道:“孩子,人們還沒有詳細研究過的病症多得很呢?”這句話給費萊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了要當醫學家,專門對付那些沒有研究過的病症。費萊明長大後,果然攻讀醫學,大學畢業後,他進聖瑪麗醫院從事疫苗的治療研究。“還沒有詳細研究過的病症”一直在他的腦海中想著。特別是其中的傳染病症,期望能找到一種殺滅病原菌的方法。他在實驗觀察中偶然發現青黴素的分泌能殺葡萄球菌。從此人類的傳染病症有藥可救。費萊明發現青黴素,似乎是非常偶然的,但都是他細心觀察的必然結果。
除了詳細地研究,細心地觀察捕捉機遇外,還要有勇氣和決心參加實踐去抓住機遇。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他從小就對航海有濃厚的興趣,20多歲時已成為一個很有經驗的水手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讀到了一本《東方見聞錄》,從此,他一直想到東方尋找財富,後來,他帶著87名水手,乘著三艘帆船,向西遠航了。人們都覺得非常新奇,有些人懷疑,他們能到東方嗎?哥倫布真是異想天開!他們頂著狂風巨浪,曆盡艱難險阻,在茫茫的大西洋海麵上度過了70多個白天黑夜,終於在一塊陸地上著落了。哥倫布在人類曆史上,首先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航行。他的功績是多麼偉大。因此,一個人如果缺乏敢冒風險的勇氣,就不會有成功的良機。在哥倫布之前,任何人都有發現新大陸的可能,然而他們之所以終究沒有發現新大陸,就在於沒有去實踐。哥倫布這樣做了,他成功了。事實證明機遇不是那麼容易被抓住,並不是所有人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都能想到萬有引力。
那麼,如何才能準確地把握時機,抓住機遇呢?那還得講究策略,把握最佳時機。一個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激勵爭奪中,能巧妙地將球踢入球門,不僅僅靠他的勇猛和技術水平,還要靠選定的最佳角度,準確把握戰機。踢球如此,搞事業也是這樣。哪次機遇最佳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成功的把握最大,就選擇哪次,這樣方能事半功倍,避免無效勞動。
總之,你生活在一個充滿機遇的世界裏,隻要你平時注意加強知識的積累,敢為天下先的創造意識和勇氣,把握時機。那麼你就會不斷獲得事業的成功,有道是:“機不可失,事不待我。”
星星能夠閃耀於夜空,是因為它能爆發準備了億萬年的光芒,花朵能夠綻放,是因為它在地下積蓄了一冬的力量,許多名人的成功,都得益於在成功前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準備。
相信我,人們缺乏的不是機遇,而是機遇來臨前的準備。
機遇的重要性正如催化劑一樣是顯而易見得。化學反應中,缺少必要的催化刻,反應就難以進行;生活中,離開了機遇的作用,成功也隻能在“希望的彼岸”。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借著大戰,難以成為大富翁;諸葛亮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也隻有淹沒在時間的長河裏。人們常說:“萬事具備,隻欠東風”,這東風,便是機遇。隻有善於機遇,才能獲得成功。所以有時力無機遇,不足以成事。
美國的社會活動家富蘭林克是一個業績遍及19個科技領域,知識淵博的人。他隻上過2年小學,10歲休學幫助父母剪竹蕊,熔蠟和沿街叫賣,一有空閑就鑽進圖書館讀書。富蘭林克回憶說:“我當印刷所學徒時,因工作之便認識了一位書店的店員。從此,常常由他偷偷地取來新書,為了不露破綻,書一點也不能弄髒,同時,晚上借的書,必須在第二天早上歸還。試想一下,如果他不認識書店的店員,怎麼借書呢?怎麼學習更多的知識?怎麼成才呢?
假如沒有劉備三顧茅廬的機遇,諸葛亮可能會終生無為而死在家鄉。假如在強磁鐵靠近電線的實驗中,不是線圈兒出人意料的轉動了一下,法拉第也許無法想出用線圈切割磁力線以得到瞬間電流的實驗方案,必將無法因發現”電磁感應現象”而轟動世界。假如巴斯德不偶而發現擠牛奶的姑娘從不患天花病,又怎麼會想出“種牛痘”這種獨辟蹊徑的“天花免疫法”,攻克天花這一醫學難題呢?
中國有個典故叫做“毛遂自薦”,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有個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陪同平原君出國與楚王簽訂“合縱之盟”。果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務。毛遂就是一個善於把握和利用機遇的典型“人才”。
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住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隻是給準備好的人。機遇真是“神奇”,它給“疑無路”的人帶來“柳暗花明”,讓商人散盡千金“還複而來”,不能讓“屈心抑誌”的文人從此“青雲直上九重霄”說來的神奇,其實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身邊,而智者能發現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錯過它卻抱怨命運的不公平。其原因就在於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頭腦才能辨識和把握機遇。
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中國有句古話: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們常羨慕別人的機遇好,羨慕命運對別人的青睞、羨慕別人的成功。而卻沒來看到譽耀和鮮花背後所付出的堅辛萬苦。如:眾人所知的楊利偉為什麼他能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中國航天員的選拔要經過“過五關斬六將”,楊利偉順利地過了一關又一關,他贏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機會。他從小對自己要求嚴格天生是個不甘落後的人。每次的訓練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以自己嚴肅認真的精神和熟練的技術贏得了教員的稱讚,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楊利偉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光榮地選為“神舟”五號航天飛行員。所以我們想要成功,想抓住機遇,就得從現在開始收拾好行囊,做好準備,當機遇輕輕地叩響門扉時,我們就會沉著地應和一聲,踩著它的節拍,旋轉而去,千萬不要眼睜睜地看著它,在悠忽之間,從你身邊姍姍飄過,而你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