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普拉斯的創作與生平(1 / 2)

1932年10月27日,西爾維婭·普拉斯生於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童年時代,父親奧托一直受到病痛的折磨最後由於糖尿病,在西爾維婭八歲生日的幾天之後去世。普拉斯在《爸爸》一詩中對父親充滿痛苦的生命結局有著誇大與變形的描述。

兩年後,普拉斯的母親帶著兩個孩子搬遷到韋爾斯利,她是個自強的女性,通過教書和當速記員,給普拉斯和她的弟弟爭取到高等教育的機會。生活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普拉斯就感到了來自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巨大壓力。這也是為什麼普拉斯一直對自己的期望異常高的心理根源之一。普拉斯的少年時光是在緊張、焦慮、憂鬱中度過的,這些她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普拉斯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並於1950年接受史密斯學院的獎學金,成為該校的學生。她才能出眾,是班上的優等生,按道理普拉斯應該很快樂,但是事實完全不是這樣。普拉斯一直生活在恐懼中,因為她覺得自己離力圖追求的完美的幸福還很遠。

普拉斯很早就展露出寫作天賦。她在史密斯學院學習時,就曾在報刊發表詩歌和五十多個短篇小說,常因此贏取獎品。1952年,普拉斯的短篇小說“Sunday at the Minton's”獲得了婦女雜誌《小姐》(Mademoiselle)舉辦的小說競賽一等獎,贏得了500美金的獎金。1953年6月,普拉斯是《小姐》(Mademoiselle)雜誌社在紐約辦事處的客串編輯,在那裏她創作了《鍾形罩》。從紐約回家後,普拉斯一直處於疲憊和抑鬱的狀態。她一直指望自己能進入弗蘭克·奧康納的文學創作班,但是後來被拒絕。雖然從外表上看,普拉斯仍然堅強勇敢,但是此時她的內心自閉、抑鬱。8月24日,普拉斯處於崩潰狀態,她企圖自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她在麥克林醫院進行胰島素治療和休克治療。普拉斯的住院經驗成了《約翰尼的恐慌和〈聖經〉之夢》(Johnny Panic and the Bible of Dreams)的創作材料。從表麵上看,普拉斯經過治療,已經恢複健康,但是事實上,她的心理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並一直未曾恢複。

1955年10月,普拉斯取得富布賴特獎學金,並就讀於劍橋大學紐恩漢姆(Newnham)學院。1956年2月25日,在普拉斯特認識了特德·休斯,四個月後,他們結婚了。特德·休斯在一首名為“A Pink Wool Knitted Dress”的詩中,描述了婚禮的細節。

1957年春季結束劍橋大學的學習生涯後,普拉斯在史密斯學院取得了教授英語的教席。普拉斯與她的丈夫休斯返回美國。最開始,普拉斯為即將從事的英語教學工作前景感到興奮,因為這明顯是她所擅長的領域。但是不久之後,她就感到困惑。教學的準備工作讓她精疲力竭,並且她感覺同事對她都比較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