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學講詩——論詩的價值與精神(3 / 3)

著名詩人柳村也在其著作《古詩詞曲研究中》說明:“平仄絕非是一種脫離語音的,純粹紙麵上的規定,平仄是為了保持朗誦的音樂美,而不是固有的規定!而有人卻觀點相反,他們認為詩詞講平仄就要符合規定,即使沒有音樂美,隻要符合規定聽起來不和諧也是好詩;不符合規定聽起來好也不是好詩。”詩人柳村通過研究得出詩詞的格律是為了讓詩讀起來產生美感,而唐中後期所規定的固有規章並不是所有的詩一定按照這種規格讀起來會產生音樂美,有些可能會適得其反。這也是本人所認為的“文字缺陷”。為此他還專門舉例了很多詩,現抄錄一下兩首:

太行烽煙

炮響盧溝驚曉月,大軍飛渡愾同仇。

血照太行千山碧,烽煙四起仰奇謀。

人說大軍天兵也,帝釋頷首複搖頭。

降妖伏魔吾所善,護國安民遜鄧劉。

選賢與能

退休雖得償夙願,黨國軍民夢魂牽。

一登泰山小天下,俯瞰江水綠如藍。

恩澤萬民春方好,大地西北與東南。

日出江花紅勝火,亞運村頭好吸咽。

這兩首詩讀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符合音律,但其平仄隻有第一首詩的第一句才完全符合固有的“韻律規章”。但是有些人卻因為它不完全符合“韻律規章”而讓它淪落,該詩的作者在投稿選編時都因為這個原因而沒有采用。鐵睜睜的事實說明人們對詩詞文學認識的誤區,隻知道盲目的按固有的格式去衡量詩的價值。

天下誌

黃昏立影不現紅,烏雲漫紅遮天邊。

頓時狂風相交加,暴雨連發傾滿城。

天有皎龍興風雨,我有盛情賦詩魂。

氣吞宇內天下誌,當今英雄誰浮沉!

本人的這首《天下誌》,讀起來氣勢宏偉,朗朗上口,也沒有任何問題,但也沒有按固定的規章寫。本人與柳村的思維觀念相同,詩詞不一定要按流傳的固有規章去寫!詩不是用模板“做”出來的,而是“寫”出來的。

由於曆史的潮流,詩詞文化慢慢的淪落,到現在中國的教育也沒有重視詩詞文化的發展,所以人們很難對詩詞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以至今天很多人還存在著隻以唐朝流傳下來的固有規章來衡量詩的價值的一個病態情況。人們對中華詩詞沒有完全的認識,詩詞觀十分渙散,使得創新派創作艱難。但是人們必須對詩詞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研究,隻有這樣詩詞才能複興!

說到這裏,我想說說,那麼什麼是“詩”呢?我本人認為“詩是用道德,用修養,用高操,用境界,用情義,用哲學,用人生寫成的具有特殊意義價值的非凡文字!”在我心中詩就是詩,是不受任何文字和規章限製的,是以內在精神來論述的,是用情感道德來抒寫的。

飲一穀清泉,遨遊在山水之間,靜靜感受這美妙悠遠高深的境界,這境界超脫世俗,達到“道不可言”的幻虛和太陰的神境!這才是詩人最高的境界,它超越文字,甚至超越一切有形的,可以言行的,可以表達的身外之物!這才是詩人真正最深的內涵!

龔文學

2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