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社整黨
毛澤東和黨中央為糾正1958年出現的“左”傾錯誤所進行的整社整風,其內容是整頓人民公社,整頓黨的組織和幹部隊伍。八大二次會議後,迅速出現了虛報浮誇的“大躍進”高潮和以“共產風”為特征的人民公社運動。黨的組織工作會議提出了“為過渡到共產主義準備條件”的口號。宣揚了不計報酬和定額的“共產主義精神”,大搞“插紅旗,拔白旗”,追求發展黨員的高指標,更助長了“左”傾錯誤的發展。整社整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這次整社整黨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召開到黨的六中全會止,強調要有科學分析精神,要“壓縮空氣”,降低了工業生產的高指標。整社整黨,主要是貫徹黨的六中全會決議,對黨員、幹部進行什麼是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建設人民公社的方針政策的教育,批判、糾正命令主義、浮誇風。第二階段,從第二次鄭州會議起到1959年4月初上海會議即黨的八屆七中全會的召開止。主題是解決人民公社的所有製問題和糾正“共產風”。毛澤東在會上批評了“一平二調三收款”的“共產風”,提出要檢查領導工作中平均主義和過分集中的兩種傾向。會議決定公社內部實行三級核算,以生產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3月間又改為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會後,各地都召開幾級幹部會貫徹新的管理體製,教育黨員、幹部認識實行等價交換、按勞付酬原則的重要性,糾正平均主義、權力過分集中的錯誤傾向。第三階段,從黨的八屆七中全會起到7月的廬山會議止,改變第二次鄭州會議關於清理“共產風”一般不算“舊賬”的規定,決定“舊賬要算”,要“退賠”。會後,各地都抽調大批幹部下鄉整社整黨,通過召開人民公社的社員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貫徹落實政策,實行算賬退賠。批評幹部貪汙多占、特權自私等脫離群眾的作風。整社整黨對於糾正“共產風”、浮誇風和幹部的強迫命令風,對於穩定局勢,起了積極作用。但是,這些工作由於是在充分肯定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這“三麵紅旗”的前提下進行的,糾“左”進程又被黨的八屆八中全會的反右傾機會主義鬥爭打斷了,並沒有完成糾“左”的目的。
農村整風整社
1961年全國各地農村為貫徹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決定,認真執行《十二條》指示所進行的工作。這次農村整風整社,各地都是先召開省一級的三級幹部會議,清理“左”的錯誤,主要是省一級黨委所犯的錯誤。然後,按照黨的九中全會通過的《紀要》規定的方針、辦法進行農村整風整社。這次整風整社盡管在指導思想上還是強調階級鬥爭,方法上還是搞紮根串連、大鳴大放,但由於認真地解決了“五風”問題,讓群眾訴說了幾年來吃的苦頭,又安排了群眾生活,因此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前些年被錯誤處理了的幹部也恢複了職務,幹部黨員和群眾感到心情舒暢。貫徹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和“黨政幹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取消了公共食堂和關於供給製的規定。中央又發出了《關於堅決糾正平調錯誤、徹底退賠的規定》。經過整風整社,幹部思想作風有了較大的改正,重視了調查研究,增強了政策觀念,出現了遇事和群眾商量的風氣,幹部參加勞動多了,對待群眾態度和氣了,特殊化少了。幹群關係開始密切了,出現了多年沒有的幹部尊重群眾、群眾愛護幹部的新氣象。
整黨建黨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進行的一次所謂整黨建黨。1967年12月2日,以中共中央和中央文革的名義發出了《關於整頓、恢複、重建黨的組織的意見和問題》的文件,提出要貫徹毛澤東在“文革”中的有關的指示,規定在整黨建黨中要“虛心聽取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