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黨的作風建設(3)(3 / 3)

,“要吸收那些朝氣蓬勃、富有無產階級革命造反精神,勇於在階級鬥爭中衝鋒陷陣的先進分子入黨”。不久又轉發了北京大學、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廠、上海國棉十七廠等單位的整黨建黨經驗。1968年底各地先後開始了整黨建黨。這次整黨建黨,是由康生、張春橋、謝富治3人組成的小組負責領導的,在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指導下,采取了一係列錯誤的做法:實行開門整黨,不少單位和地方由“造反派”領導整黨,出現了“炮轟”

黨員、批鬥黨員的現象,開展所謂“大學習、大批判、大評論、大總結”,黨員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違心地作檢查、戴大帽子,然後經過群眾評論,被決定是否恢複黨的組織生活,處理黨員黨籍,進行“吐故納新”,大批吸收新黨員;建立黨的領導班子,一批“造反派”頭頭混入黨的領導機構,改變了黨的領導成分。到1972年整黨建黨結束。在這次整黨建黨中,錯誤地處分了大批的黨員,一批黨員被“掛”了起來,未恢複組織生活;一批“造反派”頭頭和打砸搶分子混入黨內,造成了黨組織的嚴重不純,使黨組織遭到嚴重摧殘。

1983年至1987年整黨

從1983年底至1987年5月,中國共產黨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整頓。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指出,這次整黨從1983年冬季開始,曆時3年時間,分兩期整頓完畢。整黨是在經曆十年內亂的災難之後,國家和社會處於改革、開放的新的曆史環境下進行的。所以開展這次整黨,是因為在“文化大革命”中,特別是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黨的思想、作風、紀律、組織遭到了嚴重破壞,黨的優良傳統和幹部隊伍遭到了極大損害。經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撥亂反正,這種狀況雖然有了根本改變,而“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黨內思想、作風、組織的嚴重不純和紀律鬆弛的問題,仍相當嚴重。進行這次整黨,是黨在新的曆史時期為奪取新的偉大勝利所必須采取的一個重大步驟。整黨的任務是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整黨的步驟是:從中央到基層組織,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地整頓。實際上是分三期進行的。第一期是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單位以及解放軍各大單位。第二期是地、縣兩級單位。第三期主要是農村的區、鄉、村,三期整黨,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央整黨決定的四項基本任務和基本方針、政策、部署進行的,並注意了從每期整黨單位的實際出發,根據整黨形勢和建設、改革形勢發展的需要,在突出解決的重點問題上,各自有所側重。曆時三年半的整黨,成績是主要的。總的說來,全黨在思想、作風、紀律、組織四個方麵,都比整黨前有了進步,黨內存在的三個嚴重不純的狀況,已經有了改變。這些都為在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奠定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基礎。但是,整黨工作發展不平衡,有一部分單位整黨的四項基本任務沒有全麵完成,有的甚至走了過場,以致影響和損害了整黨工作在群眾中的聲譽。

黨內監督

黨的上下級組織之間,黨員之間的互相監察督促。黨內監督的任務,是以黨章和《準則》以及其他黨規黨法規範來約束全黨,保證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嚴格按照黨章、《準則》和其他規章製度辦事,糾正和揭露一切損害黨的優良傳統、違犯黨紀國法的行為,防止和抵製黨內各種不良現象的發生、發展。黨內監督的重點是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黨員領導幹部,黨內監督的方針是。施教於先,施法於後,特別是對領導幹部,使之少犯或不犯錯誤,即使犯了錯誤,也能很快糾正。實踐證明,加強黨內監督,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不犯或少犯錯誤,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黨內監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