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朝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個目標邁進,首先需要弄清和把握它的基本內涵和本質要求。
所謂市場經濟,是指按照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國際化的客觀要求,以市場機製作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手段的經濟運行形式和管理方法。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有聯係又有區別。商品經濟是相對自然經濟和產品經濟而言的,主要回答生產是否為交換而進行的問題;市場經濟是相對計劃經濟而言的,主要回答資源用什麼手段來配置的問題。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存在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商品經濟發展到更高水平、更發達的標誌。一般來說,市場經濟有以下基本特征:(1)一切商品,包括所有產品和生產要素,所有消費資料和生產資料等,都要進入市場,進行相互交換;(2)社會經濟活動要遵循價值規律,經濟運行要利用市場調節,資源配置要讓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商品交換要符合等價交換原則;(3)在市場上公平、公正和公開競爭,以競爭來決定優勝劣汰,以競爭來鼓勵先進、懲罰落後,同時,反對地區封鎖、部門封鎖和壟斷經營;(4)商品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和供求規律來決定;(5)政府不得直接幹預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而是通過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經濟政策調節和規範企業的經營行為;(6)企業具有進行商品生產經營所應擁有的各種權力,成為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並在市場上進行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負盈虧和自我發展;(7)所有經營活動按照一套法規體係來進行,整個經濟運行有一個比較健全的法製基礎。隻要是搞市場經濟和建立市場經濟體製,都必須遵守而不能違背以上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前麵加上“社會主義”,並不是說市場經濟本身姓“社”,而是說我們要搞的市場經濟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或社會主義製度下的市場經濟,它告訴我們,發展市場經濟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際上,我國14年的改革,也就是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也就是逐步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兩者之間既有聯係,又有區別。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對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重大突破與發展。對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往往容易出現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一種理解是有商品的計劃經濟。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很明確,就是社會主義要搞市場經濟。它表明我國的經濟運行要以市場為基礎,以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強調市場機製的作用,它所反映的體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因此,我們在提出社會主義公有製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後,進一步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完全必要的。
由於我們要建立的新體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因此在方法上要注意掌握以下原則:(1)我們搞的市場經濟是現代市場經濟,它不僅總結了自己14年改革開放的經驗,而且也吸取了國際市場經濟發展的優秀成果,從而避免了走過去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市場經濟的道路,也不走壟斷市場經濟的道路。(2)是有宏觀管理的市場經濟,而不是放任自流的和無政府狀態的市場經濟。(3)是與社會主義基本製度聯係在一起的市場經濟,它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而不是資本主義製度下的市場經濟,不是為了實現資本主義生產關係。(4)它要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則,並按照這些規則來確定市場經濟的客觀內容和基本框架。從以上原則出發所規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基本內涵和本質要求,必然具有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不同的特征。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是私有製的實現手段,它不可能根本消除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經濟發展的周期波動,不可能把計劃和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限製市場機製的自發性和盲目性,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與此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特征是:
——在所有製結構上,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並存、共同發展。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堅持公有製經濟的主體地位,保持和發揮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導作用,就是為了保證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性質。同時,為了更好更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積極利用和發展其他經濟成分。
——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按資分配、按股分紅及其他分配形式為補充,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在實現效益的前提下實現公平,運用市場調節手段,通過競爭機製,既要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重大貢獻先富起來,又要緩解社會分配不公,反對兩極分化、貧富懸殊,並采取社會再分配手段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在宏觀管理上,國家要運用新計劃方式和調控手段管理重大的經濟活動,以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那種認為發展市場經濟不需要計劃,市場是萬能的,應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的觀念是錯誤的。因此,我們在以市場為基礎來配置資源、調節經濟運行的同時,必須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