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東歐的絕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都先後放棄了全民所有製。隻要我們否定與現實相悖的“全民所有製”,我們的理論研究和深化改革就能打開新的思路,就能對馬克思主義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二,改革國家所有製。國有製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是應該肯定的。但是,隨著經濟建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國有製的弊病已越來越突出起來。由於它采取國營國統國管,且覆蓋麵太寬,產權過於集中而不明確,所以企業附屬物的地位始終不能擺脫,直接影響到職工的積極性和主人翁責任感,影響到企業活力的增強。此外,國有製還是產生官僚主義、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的主要根源。因此,改革國家所有製,是不能回避的。
怎麼改?我們認為,堅持以是否能促進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為標準,根據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將現有的全部國家所有製企業一分為三:
一對於那部分社會化程度較高、規模較大、關係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骨幹企業,應繼續保持“國有國營”。即從根本上保持“兩權”合一。這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民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是很有必要的。這些企業的改革任務,主要是完善企業內部經營機製和經營管理以及各項製度,加強技術改造。
一對於那些小型企業和無法扭轉虧損局麵的企業,可以賣給個人(或集體)接管,以便發展民營經濟或私營經濟。
——對於大量的、一般的企業,可以逐步從“國有”的範圍內遊離出來,自己成為所有權的主體,實行新型的“兩權”合一。這就叫改國家所有製為企業集體所有製。這是我國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企業向深層次改革的客觀要求。所謂企業集體所有製,就是企業內部的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為各個企業內部的職工集體占有。這種新型的公有製形式,雖然沒有全民或國有那麼“大”、那麼“公”,但它能適應各種生產力的發展性質,能體現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真正使企業實體化和法人化。因此,隻有建立企業所有製,才能理順各種經濟秩序,才能明確產權關係,提高職工對資產的關切度,並有效地克服企業的短期行為;才能實現政企分開,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從而從根本上衝破舊體製,建立商品經濟新體製。
第三,把握當代公有製的特點。突破傳統的公有製模式,需要重新認識公有製的特點。隻要從我國的客觀實際出發,排除“空想”成分,去掉蒙在公有製表麵的教條主義和“左”的色彩,拋棄強加給公有製的種種附加條件,我們就會發現,社會主義在我國當代的公有製,並非“一大二公三純”,而是賦予了新的曆史性的特點:
——公有製本身的多元性。就是說,除了以往的國家所有製和集體所有製以外,還有如聯合所有製、混合所有製、合作所有製和股份共有製等新型的公有製形式。
——與非公有製的並存性。目前,現實當中不僅有眾多的公有製形式存在,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如個體所有製、私營經濟和資本主義私有製等非公有製形式存在。這些完全不同性質的所有製是互相依存的,它們的這種結合,形成了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形式並存的所有製結構。
——與商品經濟的統一性。黨的十一屆三中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從根本上引入了商品經濟,使公有製與商品經濟第一次結束了長期相互排斥的局麵,使商品經濟第一次成為“公有製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從而第一次把公有製與商品經濟統一起來。
——公有製形式的平等性。在傳統的二元公有製中是全民高於集體,集體向全民靠攏。而當代公有製的各種不同形式,互相之間沒有上下之分,級別之分,這些不同形式的公有製企業,都處於商品生產者的地位,平等競爭,互相促進。
——部分向私有製轉化的可能性。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裏,既然公有製與私有製可以同時並存,那麼,公有製與私有製就可以互相轉化。比如,一個私有製企業被一家公有製企業兼並後,這個私有製企業就轉化成了公有製企業,這就是私有製轉化為公有製;相反,一家公有製企業如果經營不善,結果被一家私營企業兼並或賣給個人,那麼,這家公有製企業就演變成了私有製企業,也就是說公有製轉化成了私有製。
另外,在公有製內部允許多種分配方式如按勞分配、按股分紅、獲得利息、風險收入等同時存在,也是當代公有製的重要特點。
總之,要突破傳統的二元公有製模式,就要重新認識公有製,就要把握當代公有製的特點,就要樹立當代公有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