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在中國的終結(3)(1 / 2)

為了貫徹《條例》,保證企業自主權的全麵落實,大部分省市的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動手,把還權於企業當作改革的中心工作。一些省市把它作為深化改革的“一號工程”來抓,並以“省長令”或“政府令”發布了實施辦法;各地區、各部門認真清理了大量與《條例》相抵觸的文件,據對山東、山西、河北、遼寧等10個省份的不完全統計,共清理文件17萬份;一些省市還實行了企業脫離“婆婆”的無主管部門的改革試點,全國有26個省市全部取消了指令性招工計劃;許多省市成立了落實《條例》的監督機構,並製定了有關地方法規,設立舉報箱和舉報電話,重點對政府綜合部門進行檢查,對各種截留和侵犯企業自主權的行為進行認真查處。同時,結合貫徹《條例》,轉換企業經營機製,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新探索。一是積極穩妥地進行股份製試點,把股份製改造的著眼點放到轉換企業經營機製的高度上來。沈陽、寧波、武漢等城市從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重點選擇優勢產業和發展前景好的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造試點;天津市對22家股份製企業進行了清理整頓,實行了正確引導,使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形勢迅速好轉。

二是企業進一步引入競爭機製,加強內部管理,深化內部改革。各地在落實企業自主權的同時,促使企業苦練“內功”,改革內部人事勞動工資製度,建立內部激勵機製。沈陽市1.5萬家企業150萬職工告別了沿襲幾十年的“八級工資製”,實行了50多種不同形式的新的工資製度,大大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三是吸引外資,實行“嫁接”,把一批企業特別是一批老企業帶入市場。寧波市在一季度就“嫁接”老企業125戶,比1992年同期增加兩倍以上。同時推出一批企業仿照“三資”企業的運行機製,按照國際慣例的管理方法進行試點,把企業推向市場。武漢市進行這類試點的企業多達150家。

二、產權製度改革實行新舉措,取得新進展

黨的十四大後,理順產權關係和產權製度改革被普遍重視,對產權製度改革的重要意義的認識越來越清楚,並有了一些實質性的動作。一個關於理順和管理國有資產的法規《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即將出台,各個地方的國有資產管理組織和經營公司開始建立或準備建立。此外,還在以下幾個方麵有了新的舉措。

(1)擴大了股份製的試點範圍。除上海、深圳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及計劃單列市都分配了一定的股票發行額度,還選擇9家企業到香港發行股票,並且已有兩家(上海石化總廠和青島啤酒廠)經國家批準正式上市。目前,共有股份製試點企業3800家,其中社會募集公司約160家,定向募集公司約1800家,這些股份製企業都逐步走向規範化。其餘為有限責任公司和未納入規範化試點的股份製企業。凡是規範的股份製試點企業都進行了資產評估,明確了產權關係,強化了企業的資產經營責任製。

(2)產權交易市場迅速興起,日趨活躍。目前,全國已有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北、福建、四川、江蘇、廣東等10多個省的25個城市建立或正在籌建產權交易市場。河南省已建立產權交易市場和閑置資產調劑市場20多個,最近,這些市場已促成企業兼並200多對,盤活資產3億多元,組織資產拍賣活動20多次,調劑各類資產近2億元,產權交易業務已擴展到20多個省市,與全國160多個產權交易單位建立了協作關係。

(3)“國有民營”、“公有私營”等經營方式在小型企業中開始推行,勢頭看好。1993年頭幾個月,在北京、福建、黑龍江、甘肅、湖南、武漢等10多省市的“國有民營”和“公有私營”的改革已形成氣候。黑龍江省已有3000多戶中小企業進行了“國有民營”改造,有近300戶國有小企業實行了“民有民營”試點;北京市7000家商業企業將在10月前全部轉變為“國有民營”,目前已有半數企業完成了這一轉變,實行了新的機製。

(4)產權轉讓、企業兼並、企業破產和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發展,企業組織結構得到進一步合理調整。福建省泉州市把所有(41家)國有企業在一季度全部實行外資“嫁接”、合股經營。湖南省嶽陽市兩家中型國有企業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香港顯達龍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為了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國家製定了《關於促進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吉林省到4月末止,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8%和12.46%。安徽省蕪湖市等地建立了私營工業區。同時,各地在企業集團、實行企業兼並和推動企業破產等方麵也有新動作,進一步優化了人員結構、資產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