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在中國的終結(3)(2 / 2)

三、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邁出重要一步

在1993年的全國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國務院提出了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部委行署由原來的42個減至41個,直屬和辦事機構由原來的44個減至18個,共減少27個,人員減少20%。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對一些部門的職能也作了必要的調整。地方各級機構人員精簡比例為25%。目前,中央、國務院的機構改革全麵推開,進展順利,可望在年底前完成。在中共十四大的精神鼓舞下,我國以縣鄉級為重點的地方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步子大、收效好。目前,試點範圍已逐步擴大到全國約1/5的縣份,部分省市的縣鄉機構改革工作正全麵鋪開。省地市級機構改革也開始試點。全國地方機構改革試點——內蒙古,目前已進行機構改革的旗縣達86個,占自治區旗縣總數的86%;共撤並黨政群機構1559個,機構精簡幅度為41%以上;共分流各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10萬多人,創辦各類經濟實體16200多個。

四、價格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市場建設速度進一步加快

(1)價格改革出現新局麵。目前,以市場為導向形成的價格機製已初步建立。1993年上半年,全國90%以上的省市1300多個縣放開了幾十年未動的糧油價格,同時,國家對一些重要生產資料價格采取調放結合的方針,先後放開了鋼鐵產品及部分統配煤炭的出廠價格,對部分重油價格進行了適當調整,還決定從下半年起,調整電力和鐵路貨運價格。從品種定價看,目前,國家定價的生產資料隻有25種,約占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的20%,國家定價的農產品隻剩6種,約占農產品銷售總額的15%,國家定價的工業消費品隻剩2種,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國家定價的比重已不足10%。

(2)隨著新舊體製的轉軌,市場建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從商品市場看,全國集貿市場已發展到近8萬個,年成交額達3530億元,相當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4;各類批發市場已超過3000個,包括農副產品、日用工業品和生產資料等縱橫交錯的商品市場網絡初步形成。5月份,全國最大的大慶石油市場正式開業;天津市繼1992年建立鋼材爐料、石化、煤炭等大型交易市場之後,1993年又先後新建了化工物資、紡織原材料、汽車及配件等交易市場。另外,要素市場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若幹長期投資市場、短期融資市場和外彙調劑市場;全國的勞務市場、技術市場、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信息市場等開始普遍發展,並且發育和運行狀況良好。

五、率先建立新體製的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展開

目前,全國有重慶、鞍山、常州、泉州、煙台、延吉、唐山、銅陵8個城市,已被國家體改委批準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5月底,國家體改委在鞍山市召開了全國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對試點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方針、任務和步驟,並要求其指導思想轉到全麵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設上來,在全國率先建立新體製和新機製,鞍山市已製定出台了綜合改革的總體方案和10個配套性實施方案,邁出了走向新體製的第一步,爭取在1997年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還有福建、陝西等省市,也在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和探索如何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措施和途徑。

六、城鎮和農村股份合作製企業進一步崛起

(1)在積極發展股份公司的同時,城鎮股份合作製企業也有了迅速發展。據對上海、浙江、江蘇、遼寧等6個省市的不完全統計,到1993年6月底止,城鎮股份合作製企業已發展到5000餘家,並明確提出要把推進股份合作製作為改革和發展中小企業的主要途徑,還製定了一些相應的政策規定。國家體改委擬定的《城鎮股份合作製企業暫行規定》正準備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