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矽穀與築波成敗的體製分析(7)(1 / 3)

黨的十六大報告是一個創新的報告,它的許多新鮮的思想、觀念和內容都突破了前人。比如:一是它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13年來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適合於指導新世紀現階段的新的改革實踐。二是它明確了在社會變革中新出現的包括私營企業主在內的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些社會階層是在改革開放的政策和法律允許的基礎上產生的,對我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報告明確了他們的政治地位,有利於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有利於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參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利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三是它主張對各種所有製經濟一視同仁、平等競爭。報告認為,發展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不同所有製經濟可以通過互相競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要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要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對海內外各類投資者在我國建設中的創業活動都應該受到鼓勵;對外商投資實行國民待遇,鼓勵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製企業對外投資,等。這些新政策對推進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意義十分重大。四是它提出要保護人們的私人財產。家庭財產和私人財產的普遍增加,是人們進入小康生活的根本表現。但是,如果私人財產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小康隻能是空談。報告指出,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對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要“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製度”。這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有關立法和完善有關法律的進程,讓私人財產和公有財產得到同樣的法律保護。這些精神的付諸實施,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將競相迸發,改革開放的航船將乘風破浪駛向更加充滿希望的未來。

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能夠推進改革順利進行

改革開放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實現現代化的需要,也是新世紀新階段推進改革開放的需要。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實踐,給黨的領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不改善黨的領導,改革和發展的目標都將難以實現。報告提出“四個一定要”和“三個始終”的總要求,其實質就是要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增強黨的活力和團結統一,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特別是提出要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受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擁護。腐敗問題是關係改革發展全局和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必須靠推進改革,建立製度、發展民主、健全法製、落實責任、強化監督、創新體製,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對報告中提出的黨的建設的要求和任務,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對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腐敗問題,必須提高警惕並下決心予以防止和解決。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黨才能堅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及時研究改革和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駕馭市場經濟和各種複雜局麵的能力,提高在新世紀新階段和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領導水平。我們相信,隻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黨就一定會建設得更好、更成熟、更充滿活力,更富有堅強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基礎,就一定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開展就業工作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總結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吸取人類關於發展的優秀思想,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需要出發,堅持與時俱進和理論創新的新成果,是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新發展。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包括就業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

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就業工作的重要意義

科學發展觀就是把以人為本作為本質和核心,堅持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全麵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觀點。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麵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不斷促進就業增長和失業率降低,是滿足人們物質文化需求的基本前提,是實現人民利益和人的價值的本質要求。因此,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就業工作,對於最大程度擴大就業,更好地解決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的就業問題,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