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理想和信仰(2 / 3)

理想與現實

理想是人們對奮鬥目標的追求,現實是人們在現實生活和自然環境中存在的客觀事物。資產階級把理想與現實割裂、對立起來,視理想為不可預測的精神現象,把現實當做人生享樂的場所,阻礙了社會發展。無產階級把理想與現實辯證地統一起來,要求人們認清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確立崇高的革命理想,把它作為精神動力,科學地認識和改造現實,並在現實中始終不渝地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作為正確認識和改造現實的基礎。首先,要堅定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現階段共同理想的信心和決心,強化“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精神支柱,樹立革命樂觀主義的態度,把理想和現實努力一致起來。其次,在無產階級革命理想指引下,要求每個人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不斷認識和改造現實,推動社會發展。再次,要科學地分清現實生活的主流和支流。以主人翁的姿態,用腳踏實地的工作,認真解決現實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各種矛盾,在現實生活中鍛煉自己,朝著理想的目標邁進。

理想與實踐

理想是人們對奮鬥目標的追求,實踐是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活動。曆史唯物主義認為,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客觀反映,是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下的產物,是與一定的社會實踐緊密聯係的。因此,建立正確理想,必須符合客觀發展規律,並經過實踐的檢驗。作為革命者,要具備為共產主義理想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用這種理想激勵自己,指導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同時,要從實踐做起,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特別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應該堅定對共產主義理想執著追求的信念和決心,鍛煉堅強的革命意誌,勇於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在實際工作中,每個人都應該從本職工作做起,像雷鋒那樣,把遠大理想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為社會多做貢獻。

理想與生命

理想是人們對奮鬥目標的追求,生命是生活於現實社會中具體的人,每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理想與生命相比,理想重於生命,人生有了理想,才會有意義。革命理想對每個人來說尤為重要。有了革命理想,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和前進的動力,不為任何艱難險阻而動搖。缺乏理想,就會迷失方向,生命毫無意義,甚至墮落下去,走上歧途。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已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個人利益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緊密相連。所以,每個人在生命的旅途上,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還必須把個人理想融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與共產主義大目標聯係在一起。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理想與奮鬥

理想是人們對奮鬥目標的追求,奮鬥是人們為實現理想而進行的實踐行動。人們的奮鬥,必須有理想作指導,才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才會有充實的內容,才會更有意義。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但理想的實現,必須靠人們去努力奮鬥。沒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一切理想都是空想。為理想而奮鬥的基本要求,是要把理想與個人奮鬥結合起來,振奮精神,發奮圖強,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特別是要強調艱苦奮鬥。因為艱苦奮鬥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我國底子薄、人口多的情況下,實現四個現代化,首先要艱苦奮鬥,不斷開拓創新。對每個人來說,要想事業上取得成就,沒有平坦大道可走,隻有艱苦奮鬥、勇於探索和攀登,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