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理論(2)(3 / 3)

群眾與領袖

毛澤東闡明了群眾需要領袖,領袖更必須依靠群眾的辯證關係。他指出,在一個幾萬萬人的中國領導空前偉大的革命,更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德才兼備的領袖,要有許多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遠見卓識,對人民忠心耿耿,勇於自我犧牲、密切聯係群眾的優秀幹部。領袖必須相信和依靠群眾,群眾是領袖產生和賴以生存的基礎,領袖是適應曆史發展的客觀需要,在群眾鬥爭中產生和湧現出來的,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人為地大樹特樹出來的;領袖不是淩駕於群眾之上而是站在群眾之中,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領袖要虛心地向群眾學習,隻有先做群眾的學生,然後才能做群眾的先生;領袖要自覺遵守無產階級政黨的紀律和接受群眾的監督,必須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原則,不能神化領袖。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以來,吸取曆史教訓,進一步強調不是要群眾忠於領袖,而是要領袖忠於群眾;革命榮譽不能歸於某一個領袖,而是要歸於黨和人民;既要維護無產階級領袖的威信,又要保證領袖的活動處於黨和群眾的監督之下;領袖人物也會犯錯誤,要在經常接受群眾的批評中前進;對領袖人物不能搞終身製,不能指定或變相指定接班人,而要由群眾來挑選自己的領袖人物;決不能貶低群眾和任意誇大領袖個人的作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

群眾觀點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1945年,劉少奇首先提出“群眾觀點”這個概念。他在《論黨》的報告中說,我們有了堅固的明確的群眾觀點,才能有明確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才能實行正確的領導。毛澤東在民主革命時期,對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向人民學習、依靠群眾、聯係群眾等思想就有了論述。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特別強調發揮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認為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他還說:力量的來源是人民群眾。要在人民群眾那裏學得知識,製定政策,然後再去教育人民群眾。要想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群眾觀點的內容是:第一,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是共產黨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第二,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共產黨人的一切事業,都是人民群眾的事業。任何工作都要發動和依靠群眾,反對恩賜觀點和包辦群眾鬥爭的觀點。第三,向人民群眾學習。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在總體上,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最豐富、最實際,創造力最偉大。共產黨人在一切活動中,要甘當群眾的學生,老老實實地向人民群眾學習。第四,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必須為人民的利益,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是正確製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堅持群眾觀點,才能正確處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用正確的態度對待人民群眾,引導人民群眾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對人民負責和對黨負責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