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偉大創造精神。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這個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牢固確定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在政治上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保證人民群眾充分行使民主選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大力激發廣大群眾的曆史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麵進步。
三是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麵發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還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這兩方麵既是人的全麵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又是人的全麵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大力培育和塑造適應時代要求的社會風尚,全麵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科學教育事業,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權利,使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四是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把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同社會發展的各個相關要素相互聯係起來,做到互相協調、和諧統一、整體進步。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經濟社會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其一,既要推進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的發展,又要推進人的全麵發展;其二,既要推進人和社會的發展,又要推進自然、環境的相應發展。把宇宙、地球與人類,把社會經濟與科技文化,把物質領域、精神領域與自然領域都置入在一個動態的係統中,尋求達到整個係統的最佳選擇和結果,從而實現社會整體的全麵進步。
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改善生態環境和美化生活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既是人的發展又是自然的發展,它以經濟的發展為基礎,以社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以生態的發展為條件,三者不可偏廢,其最終目標都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第六節)增強社會觀念,維護社會團結
首先,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它表現為國體和政體的統一。憲法明確規定,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等形式和途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未經人民授權或者超越人民授權成為人民之外或者人民之上的治理國家的主體,更不允許少數國家公職人員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凡屬涉及這些事務、事業的單位和人員一律都應受到法律的規範。任何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在行使權力時,都必須受到法律製度的約束和監督,並且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必須重視以法治“官”、以法治權,防止濫用權力現象的發生。依法治國所依據的法,最根本的是憲法及與之配套的相關法律。’任何人、任何組織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章都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不允許搞部門和地方保護主義。
其次,黨是依法治國的倡導者,又自覺地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帶頭遵守和實施法律,這既體現和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又有利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我們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要使民主和法治的思想廣泛深入人心,並化為自覺行動,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切切實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們黨作為執政黨,既掌握著國家機器,實行對國家的管理,又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代表。作為這二者的統一,就是黨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同人民一起製定法律,通過實行依法治國來實現對國家的管理。因此,黨同人民一起所製定的法律,是集中體現人民的意願和黨的意誌。從這個意義上說,黨倡導依法治國,實行依法治國,是黨的意誌、路線、綱領、方針、政策,通過更加穩定的形式、更加科學化的形式,實行黨的領導的體現,是一種更加具有穩定性、科學性和全局性的領導。這是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的一種重大完善和進步。同時,法又為黨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製定新的路線、方針、政策、法規,提供了科學的參照係和條件保證,進而又使法不斷地得以補充、更新,使之日臻完善。實行依法治國和加強黨的領導是統一的、一致的。這種統一性更表現在:支持並監督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而黨自身則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活動,不謀求超越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權。從我國國情出發,實行黨的領導和實施依法治國,要努力實現執政黨領導和參政黨參政,共同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統一;實現間接民主與直接民主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