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3)(1 / 3)

人的全麵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曆史過程,也是一個與社會發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曆史過程。作為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為人的全麵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和天地。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就是解放人、發展人,為人的全麵發展提供製度保障,並不斷創造著物質文化條件。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僅體現在創造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上,而且體現在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上。可以說,離開了人的全麵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終實現人的徹底解放和全麵發展,是實現共產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要保持社會主義強大的生產力,要體現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就必須把追求人的全麵發展作為重要目標。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指出,我們不但要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同時也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而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是人的全麵發展的根本前提。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解放和發展人類自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為社會培養“四有”新人。可見實現人的全麵發展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一致的,它貫穿於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這兩個過程不是彼此脫離的,而是互為前提、互相結合、互相促進,共同向前發展的。人越全麵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就越能推進人的全麵發展。那種隻重視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而忽視人自身發展,那種以為隻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高度發達水平之後,才談得上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想法,都是機械的、片麵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發展是人的本質要求;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生產力和各項社會活動中惟一能動的要素,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是推動生產力和社會全麵進步的決定性的條件;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解放和發展人民群眾;在解決了社會基本製度和體製,即建立了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之後,關鍵就在於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也就是推進人的全麵發展。說到底,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人,為了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推進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正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黨要做到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全麵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自由自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充分發揮曆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隻有使社會先進生產力獲得發展,源源不斷地創造出各種物質的精神的財富,才能為推進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文化基礎。還要看到,人民群眾是文化的創造主體,又是文化的享用主體。我們講建設先進文化是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目標是為了建成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也就是說,建設先進文化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服務,是為了促進人的自由全麵發展。反過來,隻有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全麵發展的人才,才能不斷創造出光輝燦爛的先進文化。

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既是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保證,也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重要途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

一是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努力促進社會全麵進步,為人的全麵發展創造物質條件。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曆史責任,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麵進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人的全麵發展是以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為前提的。通過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使人們能夠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機會,不斷提高素質,充分開發潛能,並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特長去從事學習、研究和創造,使自己得到全麵發展。因此,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首要的任務是促進和保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發展始終是第一位的、根本的、中心的、壓倒一切的任務。堅持一切著眼於發展,一切圍繞著發展,一切服務於發展,一切有利於發展,把促進發展作為最根本的任務,進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為社會創造充分的財富,才能最終實現人的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