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1 / 2)

四、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陣地這是我們黨領導文化事業發展的經驗總結,也是保證我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現文化繁榮的內在要求。要弘揚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鼓勵和引導廣大群眾依靠科學技術擺脫貧窮和愚昧,追求豐富健康的精神生活,在全社會形成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要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認真搞好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建設。要深入持久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任務落實到基層。與此同時,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的物質投人,搞好硬件建設。對政府興辦的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革命曆史紀念館等公益性事業單位,應給予經費保證。對反映國家和民族學術、藝術水平的精神產品,代表國家水平的藝術院校、表演團體和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族特色藝術團體,要加大扶持力度。重視科學文化遺產和革命文物的保護。積極推進衛生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要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不變的基本國策。同樣,我國的文化發展,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國際格局的變動中抓住機遇、擴大開放,有利於我國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壯大社會主義經濟,有利於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國文化之長,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建設的成就。

(第三節)民族精神

要把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使廣大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途上,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麵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一個民族在曆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誌向,具有對內動員民族力量、對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誌向,不可能自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如何,關乎民族的興衰成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豐富著這個民族精神,使之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支柱。這個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國人民在未來的歲月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對我們國家壯大實力,增強活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影響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任務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時精神對物質、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又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職責,是要為我們的民族和人民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就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重要精神力量。正因為這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當然,民族精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對民族精神有著不同的要求。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需要有與此相適應的民族精神的支撐。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僅要繼承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也要從世界的文明寶庫中吸取營養;不僅要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也要體現民族精神的時代性;不僅要適應曆史發展的潮流,也要呈現出發展的階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