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1 / 3)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指導地位,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黨要帶領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大力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社會主義文化。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弘揚主旋律、提高多樣性,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為激勵人民奮勇前進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這是對我們黨在領導文化建設的能力方麵的根本要求。

(第一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一、文化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國家的發展和強盛,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人民的尊嚴和幸福,都離不開強大文化的支撐。與經濟、政治相對應的文化,通常是指精神、觀念形態的文化,它包括理想信念、倫理道德、科技人文知識、文學藝術、社會心理以及社會輿論等,內含知識係統和價值係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機統一,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反映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對於文化的地位與作用的新認識。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麵的競爭,也包括文化實力和民族精神的競爭。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不僅帶來貨物、服務、資本、人員等在各國之間的頻繁流動,而且帶來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在世界範圍的激烈碰撞。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上麵臨巨大壓力,在文化發展上也麵臨嚴峻挑戰。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外開放進人新的發展階段。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優勢,就難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扞衛自己的戰略利益,就會處於被動守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高揚自己的文化理想,高舉自己的文化旗幟,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競爭中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僅在中國人民中間,乃至在全世界人民中間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是對其他國力因素具有不可或缺的滲透力量。無論是經濟力、政治力、還是軍事力、外交力,都滲透了文化的力量,都離不開文化力。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成為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現實的綜合國力離不開文化因素,要發展和增強綜合國力,同樣離不開文化的發展。增強綜合國力離不開文化建設所提供的智力支持,離不開文化建設所提供的凝聚力,離不開文化建設所提供的人力資源。沒有同現代化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文化,沒有國民素質的極大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文化作為一個產業,也是綜合國力的一種現實力量。這種力量主要通過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政治,以及文化與軍事的結合而體現的。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分工不太發達的階段,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種隱性的力量。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發達,文化作為一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成為綜合國力的一個明顯標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來臨,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集中於文化的競爭,其核心是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創造能力的充分發揮。在國際關係中,形成了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的複雜格局;在國際貿易中,一個國家地區文化產品和企業文化標識(文化品牌)的進出口與其競爭力的消長密不可分。一個有文化競爭力的國家,必然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

二、文化在民族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維係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世界上每個成熟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而這種特有的文化就成為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問題與文化問題不可分割。

民族是人們在曆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體不可或缺的因素。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與自然界長期的生存鬥爭中,在本民族成員的相互聯係中,在與外來民族的交往過程中形成,成為該民族生存的慣常模式,並以之影響其後代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是維係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之源。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世界上每個成熟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這種文化在世代傳承中積累和發展,具有穩定性和曆史延續性,是無法割斷的曆史鏈條。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淵源於中華五千年文明、植根於當代偉大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廣泛團結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旗幟,是激勵各族人民建設偉大祖國、實現民族複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鬥中,要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必須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發展要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把億萬人民緊緊吸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旗幟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又深深地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對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四有”公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民族走向複興,也正是我們民族文化那些生生不息、創造不止的精神在激勵著我們。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是增強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把全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的重要保證;而弘揚中華文化,在民族複興的大旗下把全世界炎黃子孫凝聚在一起,促進海外華夏子孫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則將會大大地加快我們事業的前進步伐;同時,祖國統一大業還未最終完成,加強文化建設,還可以增進全體中華兒女的感情,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在新世紀,我們要完成三大曆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必須把文化建設擺在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