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不僅應當有繁榮的經濟,也應當有繁榮的文化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誌,也是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長足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不僅給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也使得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文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著眼於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又要著眼於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質的提高,實現人的全麵發展。
(第二節)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提高我們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麵貫徹“三個代表”要求。
一、要牢牢把握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的十六大指出: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旗幟。文化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又給予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以巨大的影響。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先進文化是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大力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核心是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推向前進。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堅持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對鼓舞和凝聚億萬人民為實現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們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使文化事業全麵繁榮進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文化建設上升到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根本任務的要求上來,進一步表明我們黨對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極端重視。當代中國先進文化,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其主體部分應該是“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決定了我們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的文化,必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和創造精神,必須具有世界眼光。我們用“三個代表”要求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準確理解“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內涵,牢牢把握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