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3 / 3)

二、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這是我們的立黨立國之本,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們著眼於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前沿,不斷發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我們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是我國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絕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否則我們就會失去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共同前進的政治思想基礎,就會引起思想上的混亂,失去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改革開放給思想文化帶來空前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它打破了思想的禁錮,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主流。同時也應看到,一些西方自由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腐朽沒落思想文化乘機而入,我國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封建主義腐朽思想觀念沉渣泛起,對它們在人們思想上造成的某些混亂以及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決不可低估。因此,我們一方麵要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的傳統,借鑒吸收世界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著力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另一方麵,又用對西方自由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腐朽沒落的思想文化進行堅決抵製和鬥爭。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團結、鼓舞人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

三、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我們黨對文化發展基本規律的高度概括,是對精神產品生產的基本要求,是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全麵建沒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人民群眾對優秀文化作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就要求廣大文化工作者,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深入生活,到群眾中汲取營養,繁榮創作,把優秀的文化產品奉獻給人民群眾。實踐證明,“雙百”方針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和繁榮的基本方針。我們要全麵貫徹這一方針,遵循藝術和科學發展的規律,文化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討論,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作家、藝術家寫什麼、演什麼,在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前提下,都應享有充分的自由。我們要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創造一個團結、民主、融洽、和諧的氣氛和環境。在學術研究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新聞出版是極其重要的大眾傳媒,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和巨大的作用。對新聞出版業要加強管理,優化結構,提高質量。輿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無論在革命和建設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輿論作用的發揮需要進行正確引導,而引導輿論則主要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書刊等新聞出版手段實現的。深化文化管理體製改革,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文藝工作者要時刻不忘偉大時代賦予自己的神聖使命,以不懈的追求和卓越的才華,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要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這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範等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