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大學時代——章開沅(2 / 2)

60年漫長歲月如歌亦如梭,以金大為起點的我終身為之奉獻的兩大事業:曆史科學與人民民主,至今仍在持續。盡管道路如此漫長,如此曲折,如此坎坷,我始終無怨無悔,自覺無愧此生。因為盡管能力有限,成就不多,但我堅守信念,鍥而不舍,為史學發展和社會進步奉獻出全部心血。

親愛的90後小友,盡管年齡差距甚大,我們卻攜手跨越了20世紀,共同經曆了兩個世紀之交的一係列國內外重大事件。但是,21世紀終究是屬於你們,你們之中也許有一部分人還會跨越本世紀,進入22世紀,真是前途無量啊!我羨慕你們,寄希望於你們,所以才不免動情地陳述自己60年前的校園往事。這不是老年的懷舊與習慣的嘮叨,而是敞開心扉向你們略進諍言。

所謂諍言,其實隻一句話: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大學時代。大學時代與中學時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你必須努力減少對於家庭與老師的依賴,學會獨立自主地學習與生活。如果說,中學時代是成長期,大學時代則是成型期,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品德修養、行為舉止,主要是在大學時寸代逐步成型。可以說,大學時代多半能決定你此後的人生道路。生命隻有一次,大學時代不會重來,能不重視嗎?

其次,不要在學校與專業上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少埋怨些環境,多要求些自己。北大、清華等名校,固然產生很多英才,但英才也不僅限於北大、清華。響當當的鐵娘子吳儀,外事圈中的奇才龍永圖,分別來自蘭州、貴陽,而且都沒有任何名校背景。兢拿我就讀的金大來說,最好的專業是農學院,特別是農經係;曆史係是隻有三十幾個學生的小係,而且教師陣容也趕不不中央大學。但是在40年代就讀的學生中,也湧現了牟複禮(美國人)、吳天威、陳大端等優秀曆史學家,分別在各自領域中獨領風騷,育才之盛並不遜於同在南京的中央大學曆史係。關鍵在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在於不要浪費寶貴的時問。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專業,同樣的起點,然而4年一過,特別是畢業以後,差距往往甚大,原因正在於此。

第三,要學會理性的獨立判斷,千萬不要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時尚的占主流地位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好的,至少不一定都是最好的。人問自有真、善、美,偽善與邪惡可能得逞於一時,畢竟不會得意於永久。誠然沒有完美無缺的社會,更沒有止於至善的社會,舊的黑暗消滅了,又會產生新的黑暗,但社會不斷進步,仍然是總趨勢。我們“20後”這一代經過的社會變遷與各種事變太多了,曆經千辛萬苫終於有了最後的人生感悟:做人要同守自己的道德底線,清清白白度過每一天,反對黑暗,追求光明。過去,困家亂成那樣,都能夠撥亂反正,勵精圖治,走向富強。現在,盡管國際一卜有金融危機風潮肆虐,國內也是問題成堆、困難重重,但是你們的大學時代,比我們的大學時代真有天壤之別,有利條件多著哪。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逆境更能淬礪英才,像海燕一樣勇敢地向暴風雨搏擊吧!我親愛的90後小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