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誠實不當傻瓜,坦誠而不幼稚(1 / 2)

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

對沉默寡言、表情陰沉的人,不要輕易地推心置腹;碰到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的人,則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大嘴巴。

凡是吃過虧、栽過跟頭的過來人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忠厚是無用的別名。”也許太刻薄了一點,但如果我們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句話絕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教人作惡的不良言辭,而是無數過來人在屢屢碰壁之後,歸納總結出的人生警句——他們都曾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你過於忠厚和實誠,別人套什麼話都一一作答,但等你問別人的時候,他卻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給予推托。過後的感覺就像被人扒光了衣服,而別人卻穿戴體麵地坐在車廂裏笑你傻瓜!確實如此,在現實中到處可見被騙了還幫人數錢的人,他們回頭還不忘說句“謝謝”。

我的朋友林立就是一個特別忠厚老實的人。在外地生活了二十年後,卻怎麼也學不會社會上人的狡猾,更不會辨別他們的虛偽。林立曾經做過電器生意,總是因為過分地相信別人,不是被客戶拖欠貨款,就是被員工勒索盜竊。這種忠厚老實,在親友們看來其實就是懦弱,經常被指責和埋怨。幾經挫折之後,再加上患有心髒病,林立終於放棄做生意的念頭,踏上去東北的火車,在黑龍江一家農場幫人打工,一直艱苦地生活著。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為生存而奔波。我們逃避不了這個板上釘釘的現實。為了生存下來,為了生活得更好,我們有必要讓自己智慧起來,有必要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之間遊刃有餘。因此我們要牢記的一條就是——做人不可太老實,否則很可能一輩子拚命奮鬥而一無所獲。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勤奮一生而仍然不能富有起來?相信在這裏能找到正確答案。

做人不可太老實,並非教人學壞的言辭,而是痛心教導世人在為人處世時要懂得彈性和技巧。要知道,曆史上很多人就是因為過於忠厚實誠,輕易交心而泄露底牌,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宋文帝劉義隆是個忠厚坦誠的長者,平易近人,為人大度,深受百姓們喜愛。在其晚年的時候,太子劉劭急於篡權,把文帝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詛咒他快死,好快點繼位。剛開始,漢文帝蒙在鼓裏不知道。但是不久,劉劭的奴仆陳天興與婢女王鸚鵡私通被發現,讓劉劭給殺掉了。與他一起埋文帝玉像施行詛咒的太監門慶國嚇壞了,誤以為自己肯定也要被滅口,就向文帝坦白告發了事情的真相。

文帝得知以後,又驚又氣,派人搜查王鸚鵡家,獲得太子的罪證。當夜,文帝與尚書仆射徐湛之密謀,準備廢太子,還要賜死太子的同黨小王爺劉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