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喜異者,無遠大之識;苦節獨行者,非恒久之操。
做事喜歡標新立異、嘩眾取寵的人,一般沒有高遠的見識;一個自命清高、特立獨行的人,操守也沒辦法保持長久。
人的本性總是喜新厭舊,正如那句老話說得好“新不如舊”。當我們要踏入一個新的領域,投入新的生活的時候,一定要有周密理性的分析和細致的安排,要從大局出發,從長遠的利益考慮。隻有這樣,我們所謂的標新立異才會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否則就會把自己深深陷入,得不償失。
明朝洛陽有個商人,一輩子都在經營綢緞生意——把南方的絲織品倒賣到北方,賺取差價。當時南方是全國奢侈品生產中心,量大質優,這項生意雖然奔波辛苦,但盈利一直很穩定。
商人快六十歲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臥床不起兩個多月。臨死前,他把所有生意都交到二十幾歲兒子的手中,囑咐道:“江南盛產佳絲已經兩千年,這是門絕不虧損的生意,你一定要把它守住,一代代地傳下去!”說完商人就斷氣了。
這位少公子滿口答應,起初也是謙遜地向店裏的夥計請教,還親自跑了一趟江南,跟當地的作坊主套交情。可父親下葬還沒半年,少公子就開始瞎琢磨了,他想:現在關外匪賊作亂,官軍急需優良馬匹,兵部也下文,重金求馬。這可是地地道道的暴利生意,一匹好馬抵得上十匹絲綢!恰巧,他剛結識了一個從關外回來的馬匹商人,正好買馬也有門路。想到這裏,他就真的動心了,迫切想做成這門生意。
在家人和夥計的強烈反對中,他變賣了綢緞莊,成立一家馬社,拿著錢和那位馬商一起到關外草原買馬。誰知剛出城門,就遇上了劫匪。幾十萬兩銀子被搶個精光,不僅於此,少公子在搏鬥中還搭上了性命。這家生意紅火的商鋪,由於失去繼承人,從此就銷聲匿跡了。
少公子標新立異,一心想幹大事,這個誌向值得肯定。但他忘了,做生意不但要考慮盈利,還要考慮風險。當時關外連年混戰,事實上已經處於無政府狀態。販馬雖然賺錢,但要冒著被土匪劫殺的生命危險。事實證明,這位少公子“創新”的想法很好,最後的結果卻很糟糕,連小命都賠上了。
做生意當然需要求新求變,一直活在過去的框框內,永遠不去突破,早晚會變得暮氣沉沉。但我們要牢記的是——絕不能刻意求變,跟舊的東西完全劃清界限。凡是創新,都意味著冒險,如果不經縝密的調查,不製定詳細的計劃,不做最充分的準備,就很可能新機會沒把握住,原有的本錢也全丟了。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標新立異和嘩眾取寵的人,但成功者卻寥寥無幾。他們大都屬於盲目的創新者,刻意搞怪,陷入一廂情願的自我幻想中,製定的策略根本不具有可行性。這樣的標新立異者,哪怕口號喊得再響亮,也隻是水月鏡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