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1 / 1)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不如意時,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怨天尤人的情緒就會消失;自我感覺優秀而開始懈怠時,想想比自己更強的人,就能夠抖擻精神,奮起直追。

俗話說:“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在現實中常有這樣的例子:本來小兩口生活得幸福自在,可某一天妻子對丈夫說:“你看隔壁的張君,事業有成,每天出入寶馬,多氣派!”丈夫聽後,臉色馬上由晴轉陰,心中不禁耿耿於懷。

事實上,幸福並不可比。因為沒有止境、沒有固定的標準,如果硬要與最牛的成功人士比較的話,你永遠都是不起眼的那個!要想心理平衡,就幹脆找不如自己的人比較,這樣你才能看清自己擁有的東西。正如一個人所說:小時候家裏很窮,沒有鞋子穿,我以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看見一個沒有腳的人……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上海是個競爭激烈的城市,張文薪酬微薄,工作了五年,也隻是剛解決溫飽問題。眼看著同齡人都買房結婚了,親朋好友都替他著急。母親對他說:“房子很重要,該想想辦法了。還記得你的高中同學小侯嗎?他高級轎車都換兩輛了!”張文笑著對母親說:“人比人,氣死人,我要整天對這些耿耿於懷,非鬧出人命不可。”

張文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人生規劃,一步步地努力著。不久,他交了女朋友,女友有時會對身邊有房有車的閨友表示羨慕。這時張文就會寬慰她:“既然現實還很難改變,為什麼不想想那些還不如我們的人呢?他們連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都找不到,我們能夠租住兩室一廳的大房子,已經夠幸福了!”

憑著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張文在上海的發展漸入佳境。平和的人生態度,讓他抓住一個又一個機會。由於業績突出,他被提升為公司企劃部經理,收入暴漲了十幾倍,跟女友也很快買房結婚。結婚以後,當妻子滿足於安逸的現狀時,他又把目標瞄準更成功的牛人,努力爭取公司副總經理的位置。

一個人應該明白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根據形勢變遷,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境遇不佳時,則去跟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做一番對比,使心態趨於平和。當事業發展得順風順水時,則應該將眼光瞄準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以便激勵自己繼續奮鬥,勇猛前行!

清代石天基在《長生秘訣》中說:“每遇不如意事,即將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樂矣。”如古人雲:“他騎駿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上雖不足下有餘。”很多時候正是如此,如果自己想通了,就不鬱悶了。

一個人總是喜歡和人比高,則肯定會心情鬱結,悶悶不樂。這樣長久下去,他的心理就很容易扭曲、失衡。如果走進這條“死胡同”,就可能從此變得心胸狹窄,嫉恨那些成功的人。這對自己的現狀,其實沒有半點改變。如果在這泥潭中越陷越深,必定影響事業的發展和人生的成功!

當我們春風得意,在最容易驕傲自滿的時候,就應該調整奮鬥目標,對準更高的山峰。隻要牢牢把握“逆境比下,怠荒思上”的原則,我們就能擁有較高的幸福指數。

弱者的思路是嫉妒,強者的思路是競爭。當總是與別人作比較而耿耿於懷時,為何不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呢?從今天開始,讓我們變消極為積極,變嫉妒為競爭,那麼你的人生必然迸發強大的動力,上演最精彩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