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衛茜的狠話,顧芳靈麵上不顯,心下卻是一片涼意。今生有衛清墨護著,她方能順利扭轉乾坤,也沒再步入舊途。可是前世的她,早就被這些人逼得退無可退,心靈扭曲了。
“行,顧芳靈,你有太子哥哥護著,我動不了你,也不動你。但是,煩請你切記,千萬千萬不要落在我的手中。否則,那時便是你永無翻身之日。”拋下這麼幾句狠話,衛茜帶著她的人揚長而去。
顧青本想把衛茜扣下來,待衛清墨發落的。如今的他對權勢也或多或少有了權衡利弊之心。顧侯府內,顧侯爺和老夫人無心維護他家小姐,小侯爺則是有心無力,對上牧王府小郡主並不占上風。唯有太子殿下,一旦出麵,定能讓衛茜俯首稱臣,跪地求饒。
然而,顧芳靈卻是神色冷靜的攔住了顧青。衛茜敢勞師動眾的大陣仗擺出來,想必是有恃無恐的。她既已忍到今日,便不會急於一時。顧芳瑤和陳紫雲的下場,何其不是某種預兆?
幾日後,陳紫雲一案落幕。因著顧芳靈依然存活於世,陳紫雲等人並未付出性命的代價。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陳紫雲以及陳家當年相關之幫凶,各自被打五十大板後,貶為庶民。此外,凡陳家子孫,不準許考功名、入仕途,永世不會錄用。
與此同時,顧芳瑤以戴罪之身,被秘密送去了皇陵。此後餘生,將長伴青燈古佛,為郾國昌盛祈求福祉。至於誠心與否,無人關注,也無人問津。
顧長臨將這些事告訴顧芳靈的時候,顧芳靈意外的並未覺得解氣,隻是覺得分外的輕鬆。就好像終於從過往的那些恩恩怨怨中解脫了出來,揚起了新的人生旗幟。
陳紫雲一案鬧的沸沸揚揚,顧芳瑤的事情也沒能瞞的嚴嚴實實。顧侯府的名聲毀於一旦,顧侯爺更是被人指指點點,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
不論是上朝還是出外,仿若無數雙眼睛在緊迫盯著他,處處都洋溢著對他的嘲笑和蔑視……顧侯爺無論如何都難辭其咎,更壓不住羞愧難當的壓抑感。乃至不需要聖上示意,也無需衛清墨施壓,顧侯爺就識相的主動請退,告老歸家,頤養天年。
陳紫雲和顧芳靈的下場姑且不論,可顧侯爺被迫辭官一事,帶給了蘇氏極大的恐慌。強壓之下,蘇氏緊繃的情緒潰不成軍,一病不起,一夜間蒼老了數十歲。不幾日便對外宣稱養病,再也不會過問顧侯府內的大小事件。
一時間,顧侯府內大權空落,降在了顧長臨和顧芳靈兩兄妹的手中。哥哥主外,妹妹主內,倒也相得益彰,將所有事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顧侯府的天,徹徹底底的變了。
時刻關注顧侯府動向的衛茜對每日聽聞的小道消息各種嗤之以鼻,狠狠摔了好幾次屋子裏的瓷器。原本不過是個不受重視的落魄嫡女,如今卻風水輪流轉的風光得意了起來。要說這其中沒有太子哥哥的幫忙,誰信?還有,誰要是再敢跟她說顧芳靈單純良善,她就跟誰拚命!
再大的憤怒也經不起消磨,之於衛茜而言,現下更重要的是準備她和秦雲然的大婚。想著馬上就能如願嫁給秦雲然,衛茜姑且就把對顧芳靈的仇恨放置一旁,靜待她大婚後再慢慢想辦法對付顧芳靈。
偏偏,命運弄人,世事總是不能盡如人意。就在大婚前一日,突生波折,衛茜的美夢徹底中斷,再無商量的餘地。秦雲然,請纓出戰邊疆,保家衛國去了。
衛茜很想說,她願意等秦雲然回來,多久都沒關係。她願意拿一生去期盼秦雲然的凱旋,並以此為唯一的信仰。
可秦雲然說了,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陣殺敵,為的就是守衛郾國大好河山,守衛郾國百姓的安寧祥和。對牧王府小郡主,他自知懺愧,亦不敢高攀。他不求小郡主的原諒,隻求國泰民安,惟願戰火不會燎原。
更甚至,秦雲然還鄭重表明,為求心無旁騖,他誓將兒女情長擱置一旁,終生不娶,至死不渝。舍小我,護國民。他不悔,亦不怨,並以死明誌,求聖意成全。
秦雲然的大義令元帝撼動,引得滿朝文武敬佩不已,更是贏得百姓拍手稱快,飽受讚揚。他是一丁點的後路也沒給自己留,更是絲毫的餘地也沒給衛茜留下。他沒有跟宰相府任何人商量,也沒有跟好友衛清灝透露丁點風聲。毫無征兆的,在邊關突然告急之際,他站了出來。
終生不娶,至死不渝,而且是為了守護郾國和百姓……此般決然又偉大的情操,如若衛茜還要執意而行,便是不識大體,便是跟郾國、跟百姓為敵。
更重要的是,不管她說什麼、做什麼,都挽留不住秦雲然慷慨就義的決心,亦留不住秦雲然的腳步。這一次,衛茜輸的徹底,再無翻牌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