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每一天都在發生在職場中。工作中誰都有可能獲得暫時的穩定和成就,但是更多的時候所麵臨的往往是競爭的殘酷、無形的壓力和挫敗的危機。正如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所說——
“我們(微軟)一直在不斷地麵對各種挑戰,來自對手的,來自商業環境的,以及來自內部的。”
“每隔兩三年我們都會好好地審視近來所取得的成績。任何一家缺少競爭力的公司和自以為高枕無憂的人都會落伍,都會被淘汰,已經有太多的前車之鑒在提醒我們這件事。賺取利潤一直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事,不管我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有多成功,距離失敗永遠隻有18個月!”
“微軟不會永垂不朽,我們的目標是使公司盡可能地保持生存下來的競爭力!‘這家公司遲早有一天會毀在我們手裏’,一想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提高警覺,推動自己持續進步,不斷提升,隻為做跑贏競爭、跑贏現在的能者!”
在“以當下成敗論英雄”的時代,任何成功的企業都可能轟然倒下和黯然消失,任何一名職業工作者都可能陷入事業的停滯和瓶頸,遭遇失業的噩運。海爾前總裁張瑞敏的一句話揭示了商業競爭的真相:“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這句話擲地有聲,表明了工作競技場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有能力、跟得上、幹得好的員工自然會被提升;業績平平、不思進取的員工會讓出重要的崗位;業績持續平庸、無法勝任的員工隻能被企業和行業所淘汰!
失去競爭力,失去原有的優勢,失去勝任崗位的能力,失去進步的激情和動力……如果我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就無異於跟自己的事業說再見!“失去”意味著平庸和後退,也意味著失敗的開始。唯有努力地做跑贏競爭的能者,我們才能避免成為落後被動的庸者,才能避免吞下失敗的苦果。“能者上,庸者下”是永恒的發展規律,任何企業或個人隻有遵循它,才能抵禦被淘汰的風險,保持贏家的優勢!
不願意進步的後果是退步,不願意改變隻能迎來最壞的結果;不願意給自己樹立一個更高的工作要求,就隻能被給予更低的薪資待遇。在企業裏吃老本,長期滿足於平庸的現狀和低微的工資;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朝九晚五地做事,卻拿出不著四六的結果;工作習慣於墨守成規,懶於進行思考和改進;從不為企業和部門的利益著想,隻是以懶散的狀態混過每一天……具有以上特征的人,被淘汰和失去競爭力將是遲早的事!
參與競爭、投入競爭,我們才能以最大的熱情和飽滿的狀態去工作,才能爭著搶著去為企業挑重擔,才能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一切困難,想方設法地解決實際問題。有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意識,我們會自動自發、不遺餘力、不計得失地將工作努力幹好。這樣做的結果,使我們始終能成為能者,得到領導和老板的嘉獎和提拔,事業一舉躍入嶄新的階段。當每個企業或個人都能牢固地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意識,那麼成功將是自然而然的事。
事實上,工作中誰也不可能舒舒服服地做事,麻煩和問題總會主動找上門。世界在變、商業環境在變、成功的規則也在變,當這一切都發生變化後,我們能不能很快地適應變化、跑贏競爭呢?答案就在“能者上,庸者下”這句話中,值得每一個人認真地領悟。本書或許將是幫助您深入理解這句話的契機,也是為員工與企業實現雙贏的一種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