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孫承宗和徐光啟的二選一中,朱由檢最終還是選擇了孫承宗入閣,放棄了讓徐光啟入閣的打算。
但實際上徐光啟並非是朱由檢放棄的,而是他自己主動要求放棄的。
和其他候選人恨不得如孔雀開屏般極力展現自己才能不同,徐光啟覲見朱由檢第一句話便自己入閣不合適。
徐光啟認為,他現在正在做的是觸動士紳階級根基的事兒,如果他進入內閣的話,那就太招人耳目了,很容易令他成為眾矢之的。
他自己成為眾矢之的不要緊,隻是他正在推行的大學教育改革便有半途而廢的危險,所以他寧願自己不入閣,隻安安靜靜地做個教育家,不入朝堂爭權奪利。
徐光啟韜光養晦的策略用後世話來概括便是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朱由檢想了想,覺得徐光啟考慮的比自己成熟多了,自己之所以想要徐光啟入閣,無非是為改革立一塊招牌罷了。
但徐光啟一旦成為改革派的招牌,就會成為東林黨人攻擊的標靶,以徐光啟的黨爭能力,鐵定會被東林黨人擠兌得毫無招架之功。
而且現任內閣輔臣都已經投靠了朱由檢,朱由檢對內閣的掌控力度是大明立朝以來極為罕見的,基本上朱由檢想要推行什麼政策,隻要不太過離譜,百分百都會通過。
所以徐光啟入不入閣,並非朱由檢一開始想的那般重要,朱由檢之前猶豫不定,其實是鑽入現代思維的牛角尖了,以為徐光啟坐的位子越高,改革才越順利。
卻沒想過徐光啟的位子越高,阻力也就越大,如今徐光啟主動放棄入閣,倒是讓一直困擾朱由檢的二選一難題迎刃而解了。
孫承宗入閣,那入閣麵試中表現最為出色的王在晉怎麼辦?
朱由檢的算盤是孫承宗入閣後組建軍機處,孫承宗為軍機處的軍機大臣,而王在晉則遷任中央朝廷的兵部尚書之職,孫承宗主要負責軍令,王在晉負責軍政。
按照現代法,那便是王在晉擔任國務院轄下的國防部長之職,孫承宗則擔任軍委排名第一的副主席。
……
下午,朱由檢有了決斷之後便召集內閣輔臣到文華殿議事。
一套陛見禮儀完成後,黃立極便迫不及待的問:“陛下,經過上午的入閣麵試,不知道陛下圈定入閣人選了沒有?”
朱由檢點點頭道:“朕意已決,屬意孫承宗入閣擔任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師;戶部尚書郭允厚兼領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傅;錢謙益入閣擔任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內閣之中,首輔黃立極為建極殿大學士,排位第一;次輔施鳳來為中極殿大學士,排位第二;張瑞圖為文華殿大學士,排名第三;李國普為華蓋殿大學士,排名第四。
至於孫承宗、郭允厚、錢謙益三位新閣臣,按照朱由檢冊封的殿、閣排名以及所加虛銜,內閣排名第五的無疑是孫承宗,第六為郭允厚,錢謙益則排名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