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大逆不道(1 / 2)

年紀較輕的中年人及青年人聽著韓爌的分析,均頻頻頷首點頭,顯然他們被韓爌細致精準的分析給征服了。

然而另一位年紀較大的中年人卻冷笑道:“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皇帝籬笆紮得再緊又如何,難道他還能防住自己人不成?”

眾人聞言,恍然大悟,皆露出意味難明的笑容,但稍稍過了一會兒,韓爌卻又搖搖頭,道:“此舉非萬不得已不可為之,須知當今陛下如今仍一無所出,倘若出了什麼‘意外’,按照皇室親疏遠近,豈不是要召福王世子上京即位?而福王跟吾黨,可是有著大仇在身的。”

福王朱常洵乃萬曆帝寵妃鄭貴妃所生,為第三子,因萬曆帝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孝定李太後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

圍繞國本,以東林黨為首的大臣們與皇帝鬥了15年,期間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萬曆帝為了對抗東林黨,甚至故意不上朝以示抗議,不過到最後還是東林黨人獲得最終勝利,長子朱常洛順利立為太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

但東林黨人也因此慘遭重創,共有一百多名大臣被罷官、解職、發配充軍,大部分為東林黨人。

那名年紀較大的中年人微微一愣,接著緩緩點頭道:“象雲公所言甚是,下官卻是操之過急了,即使要行逆天之舉,也得等到皇帝有後才行,否則隻會便宜了福王一家!”

年紀較輕的中年人點點頭道:“不錯,還是等皇帝有後再來動手不遲。一旦皇帝賓天,皇子還未成人,那麼先帝張皇後和周皇後將會臨朝攝政,而眾所周知,張皇後向來跟吾黨親近,周皇後亦頗為守禮,那可就輪到吾黨大展拳腳了。

屆時吾黨眾正盈朝,剪除閹逆,拔亂反正,必能還天下一個太平,令得大明再次中興,功業遠邁漢唐!”

年紀較輕的中年人說著說著,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似乎已經看到美好的將來在向他們招手。

可韓爌聽了此話眉頭反而微微蹙了起來,須知道,韓爌的年紀已經六十有二了,等再過幾年再行逆天大事的話,他也將年近古稀,還有重新起複再次入閣之機麼?

答案是否定的,他韓爌最後還是不免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叫他如何高興得起來!

而一直沒有說話的青年人察言觀色一番後,突然說道:“其實福王世子即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大位麵前,曾經的恩恩怨怨又算得了什麼?

在下隻擔心當今皇帝得知張慧敏被滅口後,會察覺到我等的存在,畢竟趙喬偉還在詔獄裏關著呢,皇帝察覺到滅口之事乃吾黨所為並不困難。

如此,皇帝很可能會一改之前行事溫吞的毛病,對吾黨的打擊變得狂暴起來,這麼一來,我等未免有暴露的風險,有些事情,還得早做準備才行啊!”

三人聞言,俱都一怔,顯然青年提到的狀況都是他們所沒想到的,而且這種情況有很大的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