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 氣貫長虹(2 / 2)

吳氏軍工製造的弓箭,射程比起現有的弓要遠,遼軍還夠不著宋軍的時候,宋軍就能射他們了。

吳驥給歸信軍是人手一把弓,不分兵種,遼軍還沒有衝到近前,就是槍手也可以抓住這機會射上幾箭,增添殺傷力,五百人出戰,五百人射箭,這在宋遼戰爭中還是首次,耶律菩薩要不驚奇都不行了。

在古代戰爭中,雖然一直在為精準射殺而努力,卻是不可能實現。最有效的殺傷方式,就是構成密集火力,進行打擊。五百人一齊放箭,組成一張箭網,當頭罩下,遼軍死傷不少,十幾兵士摔到地上,還有二十多人受了箭傷。

一百人迎戰,一輪箭雨,就損失了三四十人,這傷亡比例相當之高了,耶律菩薩一張嘴張大了,卻是發出不聲響來。

以他想來,他一百馬軍足以把這支宋軍蹂躪。騎兵打步兵,具有天然的優勢,幾乎可以說是屠殺。以往,遼軍就是憑借馬軍的犀利,打得宋軍無還手之力,今兒卻是完全不同了,耶律菩薩驚奇得差點從馬背上摔下來。

好在,遼軍是天下精銳,雖是受損不少,卻是沒有慌亂,仍是悍不畏死的衝了上來,一到射程內,他們就開弓放箭了。遼軍剛放箭,宋軍又是一張箭網罩了下來,這次,遼軍又損失了二十多人。

兩輪箭雨,遼軍損失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兵力,就憑剩下的那三四十號人,即使衝上去,也是奈何不得宋軍,耶律菩薩隻得要他們退下來。

馬軍,一直是遼國的王牌兵種,打得宋軍沒有脾氣,今兒卻是沒有衝到近戰範圍,就傷損這麼多,不得不退,這可是宋遼戰爭中的頭一遭,耶律菩薩很是鬱悶。

這一輪,宋軍完勝,傷損不過十來人,可以忽略不計了。

“大宋萬歲!”

這種事情,最容易促漲士氣,城上的丁壯和百姓看在眼裏,發出驚天的歡呼聲,這太解氣了。他們當然知遼國馬軍有多可怕,馬軍吃了虧,那是讓他們最解氣的事兒了。

“不過是一場小勝,莫要歡喜,準備迎戰!”吳驥非常冷靜,大聲下令。

這是小挫遼軍鋒芒,沒甚麼值得歡喜的,兵士們緊抿著嘴巴,沒有發出聲響,等著遼軍的進攻。

“大遼的勇士們,決不能接受恥辱!衝上去,把南人殺光!”耶律菩薩收起了小瞧之心,右手一揮,所有的遼軍壓了上來。

攻城一戰,遼軍死了幾百人,傷了幾百人,加起來,傷亡過半。可是,受傷的未必失去戰力,有不少人仍是還有不錯的戰力,遼軍還有一千多人可以投入戰鬥。

這一全部衝上來,就不是適才一百馬軍能比的了。步兵在中間,馬軍在兩翼,排著整齊的戰鬥隊形,好象泰山一般,對著宋軍湧來,冰雪飛濺,殺氣彌漫。

首先放箭的依然是宋軍,五百人一齊放箭,射死射傷不少遼軍。到後來,遼軍也放箭了,兩軍進行對射,隻見滿天的箭矢飛躥,奪走一條又一條性命。

在吳驥改組歸信軍之前,宋軍能開弓放箭的不過百來人的弓手,不可能有如此密集的箭矢。而且,由於宋軍的戰法落後,其射箭不是靠目測敵人的距離,而是要靠弓手射一箭,箭矢貫穿敵人,弓手這才放箭,這就造成了浪費戰機,往往就造成“臨敵不過三四發”,敵人就衝到身邊了。

吳驥改掉此點,他的指揮完全是靠目測,而且他的目測相當的準確,是以宋軍的箭矢不會停歇,遼軍一路衝鋒,卻是一路處於宋軍的箭雨之中,這傷亡比起以往大了許多,足足高出好幾倍。

望著不斷中箭的遼軍,耶律菩薩的嘴巴張得老大,足以塞下一隻海碗了,驚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遼軍付出了一百多,近兩百人的代價了,還沒有衝到宋軍跟前。要是在以往,遼軍頂多付出四五十人的代價就可以衝到宋軍跟前,這是怎生的事?

宋軍甚時間改變了戰法?

盡可能在敵人衝到跟前之前給敵人以最大的殺傷,建立起優勢,這是戰爭的鐵則。正是因為如此,遠程火力格外重要。

然而,宋軍的戰法卻是大倒退,一直浪費戰機,直到和尚之戰,吳玠發明了“輪番疊射”,這才有所改觀。

吳驥這是一個創舉,當然是宋朝的創舉,不是中國曆史上的創舉。在秦漢隋唐之際,我們的祖先就是把遠程打擊發揮到最大,要讓敵人始終處在箭雨之中。

還未近戰,就讓遼軍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價,將士們歡喜異常,爆發出了驚天的吼聲:“大宋萬歲!”

吼聲如雷,驚天動地,氣貫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