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深意啊,王翦李靖的故技,不足掛齒。”張南江歎了口氣,“敬輿兄,你是軍人,不妨建功立業,反正上麵還有段總參和五大金剛,怎麼樣也輪不到你頭上。我就不同,張家,嗬嗬,若是個小門小戶的也就罷了。敬輿兄隻需記得不要給南潯張家任何特殊照顧就算是幫了老哥我了,我在此先行謝過了。”
“這個…”張紹增還第一次聽說有人拒絕給自家開綠燈的,剛才明明是個索財納賄的小人行徑,這回兒卻成了一派清廉大夫的模樣,張紹增摸不著頭腦。“好的,謹遵先生吩咐。”
“木秀於林而根基龐大,絕非善緣。”張南江見張紹增為人方正,忠厚誠懇,也不禁多說了一句“張將軍多讀讀曾文正公的文章自然會有所心得。”
等到了地方,張南江被他的管家推進門,張紹增在轉身上車的一瞬間聽到了若有若無的一個歎息“君心難測啊。”
張紹增搖搖頭,上了馬車,直奔軍營而去,可惜的是張南江和其他人一樣並沒用看到張紹增臉上一閃而過的雞賊一笑。
清廷其實從庚子年後就開始了新的一輪變革改製,光緒二十六年八月,清政府下諭全國停止武科科舉考試;九月命令各省仿北洋、兩江籌建武備學堂(棗林軍校也是趁機轉正為山東武備學堂的,不過大家熟悉了棗林軍校的叫法,一直以來也沒改口而已);次日就下諭全國各省裁汰舊軍,編練“常備軍”,至此編練“新軍”的工作在全國鋪開。
為了在全國推行編練“新軍”計劃,清政府於光緒二十八年底設立練兵處,任慶親王奕劻總理練兵事務,袁世凱為會辦練兵大臣,鐵良襄同辦理。練兵處的實權為袁世凱所掌握。清政府還令各省設立督練公所,為各省領導編練“新軍”的機構。光緒二十九年九月,練兵處、兵部奏準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頒布了《陸軍學堂辦法》。次年也就是吳宸軒等憲政考察大臣們出洋的時候,清政府改兵部為陸軍部,將練兵處並入其中,鐵良為尚書,統一指揮全國“新軍”,當然他能指揮的不過是陸軍部站崗放哨的那幾百名衛兵而已。到了今年年八月,陸軍部製定了全國編練“新軍”36鎮的龐大計劃,擬於2—5年內,除近畿4鎮(含北洋最初的三個鎮)、山東3鎮(不算武翼新軍中鎮,因為這是編練成為禁衛軍的底子)外,其他各省各編練1—2鎮。但是直至清朝覆亡,隻編成14鎮和18個混成協又4標及禁衛軍1鎮,約26萬人。武翼新軍控製的山東、蘇北、浙東當然都編練了新軍,武翼新軍的前、左、右三鎮名正言順的成為大清新式陸軍的一員,當然軍餉什麼的就是浮雲了,每年能撥下來十來萬兩銀子就算燒高香了,還不夠一個鎮半年的人吃馬嚼的。
此外,清廷還設立商部,倡導官商創辦工商企業。接著,頒布了一係列工商業規章和獎勵實業辦法,如:欽定大清商法、商會章程、鐵路簡明章程、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礦務章程、公司注冊章程、試辦銀行章程等。這些章程規定,允許自由發展實業,獎勵興辦工商企業,鼓勵組織商會團體。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於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繁榮。
去年,度支部頒布《清理財政明定辦法六項》,負責統一各中央地方衙門收支、統籌外債借還、考核各省銀號以及規定對各省越時造報財政之懲處。
由度支大臣載澤兼任督辦鹽政大臣,統理全國鹽政行政用人之權履行。而在現代財政預算的組成上,今年福州道禦史趙炳麟奏請中央製定全國預算。最終,清廷於三年後首次編製第一次全國預算,當然清廷也沒有機會再編製下一年的預算了,那也不是他的責任了,因為下一年正是辛亥清廷關張大吉的年頭。
在政治上,此時的政權機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清末新政前,清政府基本上還是封建的政權機構。在清末新政期間,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在光緒三十一年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以及設立商部、練兵處、巡警部、學部等;還表現在當年11月重新更定官製,除內閣、軍機處仍舊外,新設立或改名稱的有:外務部、學部、民政部、度支部、陸軍部、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海軍部、軍谘府、資政院、審計院。到此,清政權雖然仍是半新半舊的,但這畢竟是清朝政權機構邁入近代時期的開始。而吳宸軒吳大官人也就榮幸的成為剛剛開業的大清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的首任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