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1 / 2)

海原地震發生兩個月後,民政部、教育部和建設部才協同派出謝家榮、翁文灝等6人的專家考察組,再次來到災區進行曆時四個月的實地考察。這次考察所形成的報告,在中國地震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對地震發生的情形做了詳盡描述之外,謝家榮、翁文灝等人也表達了對於地震預防及應對的很多意見。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後曾任帝國政務院辦公廳秘書長的翁文灝,在《為條陳調查甘肅地震意見呈請》中表示,地震之烈是世界所恒有,但此次海原大地震死人之多卻是各國所罕聞,外國地震,人民大抵受傷者多,而死亡者少,海原地震則死者甚多,受傷而生存者甚稀。分析原因,他認為和這裏民眾多穴居黃土坡內,即便有房屋也多是泥築有關。翁文灝由此提出的改良辦法,包括“宜勸人民建築時,務用木柱梁柱相維,庶能支持”,還包括培植森林和開浚水利。

有關地震研究,翁文灝亦建議中央觀象台和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應通力合作,改變一無專門設備,二無專精人才的局麵。他還特別提及“地震儀”的設置:“漢時張衡造地動儀,隴西地震長安先知。是我國原為地震儀發明最早之國,惜繼起無人,遂至失傳。近代歐美、日本所用之地震計,則視古代地震儀尤大進步,能於波動狀態為極精細之研究……此不可不早為之計者也。”

和後來地震前兆及其預報更有關聯的,是謝家榮院長《太初元年十二月海原地震報告》,其中提及地震前後的奇怪氣象、鳴聲及井泉漲縮現象,並附有自己的見解。定西、靜寧等縣知事的報告顯示,地震時多有大風晨霧,甘州、玉門等縣則報告地震次日大風晦暗,黃沙飛天。海原縣知事還表示,震時“見紅光”。謝家榮認為,“地震時發生塵霧或晝晦,乃因塵土煙灰等,經震動而飛揚,或因土山崩塌,黃土散滿空中致,有此現象固無足怪也。”至於紅光現象,謝家榮無法解釋,認為“恐不盡確實”。

有關海原地震的前兆,主要被歸結為地下水、動物、地聲、地光、氣象等方麵。“以後的地震前兆基本也是這些類型,隻是海城地震前多了個地氣霧。”他們最終寫了一份報告,用蠟紙刻了二十幾本。中國地震預報的第一槍就此打響。

海原,這個甘肅的偏遠小縣,少有人知。然而,僅憑幾個數字,海原大地震也該被永遠銘記——震級裏氏8.5級,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它不但在中國史上罕見,也是世界最大地震之一。當時,世界上的96個地震台都記錄到了這場地震,海原大地震也由此被稱為“寰球大震”。而且如果不是救援得力,原本的曆史上,海原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數達27萬人之巨。地廣人稀的西北荒僻之地,地震死亡人數竟超過唐山大地震,足見其慘烈。

“紅俄遠東方麵軍向我伊爾庫茨克駐軍進行了突襲,雙方交火激勵,紅俄還出動了空軍空襲遠北鐵路(西伯利亞鐵路)幹線,企圖掐斷我北方軍區的補給線路。”段芝泉微閉著的眼睛裏精芒一閃,看來老虎不發威,還真以為我們是在打盹呢?

“命令北方軍區各部隊加強戒備,不必固守地域,以機動殲敵為要,拖住敵人,等候第七集團軍的主力部隊趕到。另外讓中央集團軍在土庫曼進行拉練的盛唐師結束訓練,向紅俄的伏爾加河下遊地區運動。請楊士海總長安排皇家空軍進行戰略支援。把情況彙報給總座,請求下一步的指示。”段祺瑞吩咐之後,副官就去安排。段老靠在椅子上繼續閉目養神,許久咕噥了一句“蠢貨。”

“嗯,段老處置得當,就按段老的意見辦。通知楊士海,皇家空軍全力配合。另外讓空軍製定一份癱瘓紅俄的工業和科研基礎的戰略空襲計劃,既然敢趁火打劫,就不要怕引火燒身。”吳宸軒結束了十天的災區視察,正在返回西安的列車上。對麵的元首夫人王蘊寧正心疼的給大兒子的傷口換藥,看著黑瘦的兒子,時不時的還狠狠瞪吳宸軒一眼,弄的吳大官人有些不好意思,好在二公子吳泰巽寫完作業正在車廂裏擺弄牽牛花自行火炮的模型,聽說要打仗,這個小戰爭販子跑過來問東問西倒讓吳大官人擺脫了尷尬。

“讓人通知一下796的石雅明石工,讓她到西安行營來見我。”吳宸軒的命令被鄧先賢記錄下來,秘書處的人自然會去傳達,不過鄧先賢一直以來就聽說797和799工程,傳的沸沸揚揚卻從未聽說過一個796。當然他的政治智慧不低,知道這個工程肯定是國防部門的機密,自己的級別和身份還不能聞知如此高層的機密。如果他知道這個796工程對外是山東東明化工的生物實驗中學的話,或許就能猜出一點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