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1 / 3)

應美利堅合眾國的邀請,列強們為了調整海軍力量對比和重新劃分遠東、太平洋地區勢力範圍,終於都同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召開一次國際會議。因為參加國家為美國、英國、中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葡萄牙和日本,亦稱“九國會議”或“太平洋會議”,或者被中國的媒體簡稱為G9會議。帝國太初元年11月12日~太初二年2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這次會議上,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包括外交部的陸征祥部長和駐美國大使顧維鈞,軍方代表則是海軍司令楚肇東上將和空軍司令魏禮煌上將以及特派代表總後勤部副部長朱雲階中將。

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當年巴黎和會的繼續,因為巴黎和會雖然暫時調整了列強在大西洋地區的關係,但它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中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華盛*頓會議目的是要解決《凡爾賽和約》未能解決的列強之間關於海軍力量對比和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遠東地區的利益衝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平體係。在華盛*頓會議上將要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中三個大國,而日本則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

原本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有利條件,積極在該地區進一步擴展勢力。美國一方麵對巴黎和會的結果不滿,另一方麵對日本擴張不安,急欲拆散英日同盟,從而導致美日矛盾迅速發展。但是中國的迅速崛起,並且在短短半年就把日本打回了原形,這讓遠東的局勢變得撲朔迷離。中國本身也發生了巨變,帝國的複辟(在外國人看來吳宸軒的稱帝就是封建帝王的複辟),加上剛剛又擊潰了二十萬紅俄軍的突然進攻,這讓美國人也對中國的實力頗為忌憚,一時間遠東局勢變得微妙起來。在此背景下,由美國總統沃倫?加梅利爾?哈定倡議,各國讚同的情況下召開了這次會議。

會議有兩個主要議題,一是限製海軍軍備問題,二是遠東和太平洋問題。為此,除由9國代表參加的大會外,還設立了由美、英、中、法、意、日六國組成的“縮減軍備委員會”,和由9國組成的“遠東和太平洋問題委員會”。會議實際上是在美、英、中三國操縱下進行的。會議期間和結束時,與會國簽訂了一係列條約、協定和決議案,其中主要有:

五國條約全稱《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由美、英、中、日、法五國於太初元年12月13日簽署。條約規定五國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區域內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權利,如相互間發生涉及上述權利的爭端而未能通過外交途徑獲得滿意解決時,應舉行締約國會議以便考慮解決;如上述權利受到任何國家侵略行為的威脅時,締約各國應全麵進行協商,以便“聯合地或單獨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應付局勢;條約生效後,英日1911年的同盟協定應予終止。太初二年會議結束時,五國還簽訂了一個補充條約,規定有關“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概念對中國隻適用於庫頁島、中國從日本獲得的小笠原列島以及在中國托管下的琉球群島。

太初元年11月12日,來自美、英、中、法、意、比、荷、葡和日本的代表齊聚美國華盛*頓的獨立紀念館,舉行了華盛*頓會議。為了渲染和平氣氛,會場內裝飾了許多棕櫚葉,擺設了“U”字形的會議桌,桌上覆蓋著綠色台布。十點三十分,等各國代表全部落座,東道主美國總統哈定走上講壇,開始致開幕詞:“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良好的秩序,恢複全世界的安寧……”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限製軍備問題和處理有關遠東和太平洋問題。前者由美、英、中、法、意、日六國組成限製軍備委員會進行磋商,後者則由與會九國組成遠東及太平洋委員會共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