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1 / 2)

和印度諸國的種姓製度、美國日本的財團代理人、德國的黨內接班都不同,中華民主帝國的政治體製更像是一個多元製衡的體係。雖然有二十多個封為國公的頂級家族,但是這些家族的二代三代都基本上不會進入政界軍屆去打拚,他們各自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業,有不少人成為了醫生、學者、藝術家甚至是美食家,在他們各自的領域裏依靠自己的聰明才幹去打出一片天地,當然比起沒有家族背景的一般人,或許很多灰色的規則對於他們都是免疫的,比如有電影發行公司的投資商試圖砸錢邀請鄒容的孫女,一名已經小有名氣的女演員陪酒,第二天他就被幾大投資集團給抄了底,還爆出違規逃稅的猛料,最後落得家破人亡,鋃鐺入獄的下場,知情的文藝圈裏的大佬們都暗暗佩服這位還真是無知者無畏,花樣作死的難度係數爆表啊。

這些國公們的家族往往都避免在老爺子們的領域內繼續發展,六大商業家族的二代掌門都不直接參與經營,三代的子女更是沒有一個從事商業運營的。同樣軍屆的八位大佬家裏的子女多有參軍的經曆,但是都在校官階級就選擇了退役,開公司、搞實業、寫著作、出唱片、甚至還出了一位中國首位年度世界高爾夫球職業選手排名第一的運動員。政界的三老四少的後人雖然有進入吳辦的幾位,但是後來都沒有進入核心的政要位置,反而四十剛過就退居幕後,成為一些大企業集團政策顧問或者是國家政策研究機構的研究員。

同樣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那些精英們在二戰結束後逐漸淡出,也墨守成規的將自己家族的後代們刻意避開自己所從事的領域,甚至連自己親朋好友所掌控的領域都盡量不去觸碰。當然並不是說這些家族都甘心沒落,相反他們都通過培養門生故舊和選擇代理人的方式繼續維護自己在各自領域影響力,隻不過對於社會上的平頭百姓而言似乎沒有那麼明顯的世襲痕跡。

在這種風氣之下,凡是有點權位和建樹的父母一般都不太支持自己的子女從事相同的行業,就算是確實無法避免,也都會十分小心的避嫌,連子女也都注意盡量不讓人產生靠父母餘蔭上位的印象,否則免不了會被人看作沒有真本事,全靠啃父母的敗家子。平民子弟雖然有出頭機會,但是因為見識和思維上的差距,世家子弟的成長總要占有很大的優勢。在皇家和頂級世家對不肖子孫進行了幾次懲戒甚至是清理門戶之後,世家子弟絕大多數都能模範的遵守普世原則,在為人處世上也多大氣而磊落,其他的家族雖然沒有成為頂級世家的可能,但是也都紛紛效仿皇家和頂級世家的做法,對子弟的要求也非常嚴苛,所以基本上大家子弟都是各個行業裏的佼佼者,更是道德上的楷模。平民子弟也都有公平的競爭機會,怨天尤人的氛圍根本就沒法形成。

由於行政權力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各種公權力都受到了國會、公平中心和民意的製約,還有皇家作為裁判存在,所以濫用公權基本上是行不通的。這樣一來,公務員成為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職業,而且還是一種不算太高端的職業,因為上升渠道狹窄,待遇偏低而紀律苛刻,很多公務員都是做個五年十年就會借助工作經驗轉行去做別的職業,官本位的思想在中華大地上日趨淡薄。公務雇員更是實習生的天下,多數雇員都在25歲上下就會尋找其他工作,除了部分專業性非常強的雇員會因為高待遇留在這個隊伍裏之外,幾乎沒有多少公務雇員會以此為終身職業。

新華黨雖然贏得了帝國開國後的六次大選,但是在太初三十年的時候,在吳宸軒的刻意縱容下,偏左派的李維常與右翼保守派的黃鑫培兩人分別另立新黨,從新華黨裏拉出了一幫人馬,讓太初三十年的大選變得精彩紛呈,最終還是老牌的新華黨當選執政,而新華黨的新黨首居然是之前一直和新華黨、吳宸軒鬧得不可開交的洪世祖。洪世祖接過了章太炎章瘋子的反對派大旗之後,一直在上海鼓吹反帝製反獨裁,實現民主共和,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大同思想。但是在中華民主帝國建立後的三十年裏,農村的土地流轉,國家的迅速城市化還有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讓中國千百年來的農村自然經濟如冰雪遇驕陽一般溶解,再提耕者有其田已經不適合中國的先進生產力,洪世祖在走遍了湘鄂贛數十個農業縣,然後在魯豫晉陝等地考察之後,反思了一年有餘進京,應邀成為山東大學的政治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