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擱淺的大船被以廢鋼鐵的價格3500萬美元,轉手給了挪威諾曼國際船公司,後幾經改造轉手,再次被用於海運。
如今,這一曆史已被打破。
SP海上火車項目乙等艦首艦,“海上霸王”號,以全新的構型,僅用一個排水量15萬噸的火車頭,就可以一次帶動18“節”,每節排水量80萬噸的“車皮”。
一列“海上霸王”,總排水量達到了駭人聽聞的1450萬噸。
而且,這僅是荷載而已,“海上霸王”可以選擇僅牽引一節車皮,也可以選擇牽引三節,七節至十八節。
節與節之間,鏈接的是仿生脊椎一樣硬椎節與軟韌帶,中間是插駁式電源與數據流通道。
節與節類似太空對接,抽真空形成的吸力是金屬複合強度的六千倍以上,僅僅改變一圈真空吸盤的氣壓數值,通過軟韌帶作用於一段段椎節,一溜車廂就能像蛇一樣機動了。
要在海上通過輪機,螺旋槳推動20萬噸的質量,需要4萬千瓦功率,5萬多馬力。可是,抽空氣,力就是僅作用於空氣,空調壓縮機就可以。
仿脊椎鏈接的車廂與車廂,就像是用通廁所的吸盤,吸桌子上一樣,一提可以把桌子提起來,比什麼502都粘的厲害。
節與節就是通過改變韌帶內空氣的變化,或鬆或緊,產生拉扯或放鬆的效果,不直接作用於推動質量,而是改變空氣的密度,利用空氣這根杠杆,讓一段段椎節的左右端,或緊或鬆,蹺蹺板一樣。
僅消耗微不足道的能源用於氣泵,就可以靈活操作車頭後一串上千萬的車廂,像蛇一樣動起來了,
十八節每節質量數十萬噸,負荷與扭矩很大,卻被仿生脊椎與韌帶分散吸收,正如一堆堆輪子的液壓平板可以運送數萬噸的橋墩一樣,強度完全沒有問題,還能夠操縱自如。
全套技術,完全是SP中央實驗室以提出問題的方式自研,從猜想,設計,驗證,材料,構型,定型,實物,全鏈技術,人類獨此一份,填補了世界空白。
隨著動力的不斷改進,不遠的未來,載重噸3000萬噸,5000萬噸,甚或億噸級的超級海上火車,都會一一出現。
十萬噸以上的超級貨輪,全部是蒸汽機,由於“海上霸王”是單一牽引,而非自載,僅用6萬馬力的蒸汽渦輪機,就可以帶動後麵18節車廂,以16節的航速在大洋中航行了。
非但燃料巨省,載重量駭人聽聞,僅一次帶動18節車皮節省下來的船員崗位,以超級貨輪每萬噸1個船員的保守配比,就節省了1500名船員的開支。
一列排水量1400萬噸的“海上霸王”,僅用船員二十五人。
而且,這僅是SP海上火車的乙等艦,是專一用來海運單一大宗貨物的特製列車,並非是用於集裝箱與散貨運輸的甲等艦“海王”級。
所以,“海上霸王”級的車皮,令全世界目瞪口呆。
是圓球體!
車皮全是一個個直徑60米,容積88萬立方米的標準圓球艙,一次就可以運輸千萬噸的原油,天然氣,礦石,小麥玉米等農產品。
車皮沒有動力,功用卻完全不同,常溫穀物,冷鮮型運送水產肉類,密封型帶導管的用於液化天然氣與原油運輸,可以模塊化加減。
圓球車皮,在大洋航行時,可以海麵牽引,也可以完全潛於水下,完全不受波浪與波浪阻力影響。
甚至,由於“海上霸王”采用了模塊化的新構型,巴拿馬巴爾博亞的美洲大橋,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歐亞跨海大橋,包括蘇伊士運河的通過性都沒有問題。
超重型運河級海上火車,完全顛覆了傳統海運船舶的概念,發展方向完全不同!
中號“車皮”與小號“車皮”,甚至可以用不同的牽引機頭,開進長江,湘江支流。
帝國財團對“海上霸王”順利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其上的跨海大橋,信心十足。
隻是土耳其政府不放心,一艘科幻感十足的菱形全覆式車頭在海上跑就夠讓人迷糊了,再看到車頭後那一顆顆地外天體一樣的詭異圓球,土耳其人就徹底蒙圈了。
這真的是船麼?
沿達達尼爾海峽進入馬爾馬拉海時,土耳其海洋署與海上警衛隊就全程在旁,土耳其的監督小組就在“海上霸王”上全程監管。
監管什麼土耳其人也不知道,這不是拖廢船殼,拿拖船纜繩拖?別丟那個人了,一顆球形貨艙就80萬噸,拖船上去風一大就是被球拖著走,哪可能拽的動,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
這是人類最新的黑科技首次要穿越土耳其海峽,土耳其派員登船是為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