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十一五”規劃與行政體製改革綜述(5)(1 / 3)

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與行政體製改革

張輔轍

我來自重慶諦威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在專業服務機構已經從業16年,在工作中接觸了大量各色各樣的民營企業,也參與了很多國有企業的改製過程。看到很多國有企業的興衰和民營企業的發展,看到很多身無分文的人變為億萬富翁。可我自己卻仍然很窮,一是因為16年中有9年是在國有會計師事務所幹,二是因為我們這種服務行業暴富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我的發言是多個民營企業的呼聲。我最近參加了五次“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討論會,參會的都是民營企業或專業服務機構的代表,為我這次發言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我的發言實際上也是他們的發言。為了容納這些代表的發言,我就取了這個很大的題目——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與行政體製改革。

改善發展環境是“十一五”規劃中的觀點。重慶市“十一五”規劃中提到改善發展環境的問題,我很欣賞這個提法。以前我們很容易提到投資環境,而少有關注發展環境。如果長期這樣,招商引資中的勾誆卡的問題就始終解決不了。如果發展環境變好了,投資環境也自然就好了,招商引資也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應當多探討發展環境。

汪洋書記也關心發展環境。汪洋書記在“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動員部署大會上的講話,也著重談到發展環境方麵的問題。他認為重慶的發展環境確實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包括公務員缺乏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製度腐敗和權力尋租、部門和單位利益高於一切、僵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等。

從公平社會到效率社會再到公平和效率兼顧的社會,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這一決定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總體規劃,我國開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在這以前,計劃經濟解決了社會公平問題,但效率卻成了大問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後,民營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到現在仍然是民營企業“激情燃燒的歲月”,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社會效率得到很好的解決,GDP多年保持高速增長,但現在我國正處於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這個階段,社會矛盾將層出不窮,因此我國又到了解決社會公平問題的時候了;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一件非常及時的大事,這意味著我們國家將尋找到既能使社會公平最優,又能使社會效率最高的體製和方法。

基於以上情況,今天談談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和行政體製改革問題。

一、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中的問題(一)公平競爭環境

1.政治公平

民營企業再不是小打小鬧了,已經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很多民營企業的老板來講,經濟需求已得到滿足,但隨之出現的是政治需求。他們期望能表達自己的聲音,期望能參與政府的決策,期望法律法規能保護他們的財產、能公平競爭、有同樣多的市場準入和投融資機會等等。

因企業的不同所有製關係而享受不同政治、政策待遇的狀況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如三資企業,仍然享受著遠優於民營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現狀不是三資企業要求國民待遇的問題,而是我國民營企業要求公平待遇的問題。又如國有企業,要麼是壟斷經營,要麼有政府撥款,民營企業根本就不可能和國有企業競爭,如果哪個民營企業真要和國有企業競爭,說不定一個政策就會讓這個民營企業死亡。民營企業多麼希望有“政治上認同,社會上尊重,政策上平等,經濟上保障”的發展環境。

2.經濟平等

現在還有很多民營經濟不能進入或者門檻很高的行業,如媒體、金融、電信、電力、保險,基礎設施建設等。要實現經濟公平,就要取消政府補貼,減少行政許可,減少政策性限價。過去民營企業的發展,不是靠管理、技術或是品牌,而是靠關係,靠政府背景。關係競爭成為事實,這怎麼能公平呢?很多職能部門都有資質審批權,如我們公司就有審計資質,評估資質,谘詢資質等,這些資質審批很不符合邏輯,因為審批資質就意味由政府來衡量企業的能力,而需要這種能力的卻是消費者,消費者本來是最有權威評價企業服務能力好壞的,但這個權力不在消費者,而在政府。一般來講,對企業的管理越嚴格,企業就越不活躍,經濟發展速度就越慢。資質審批就是一種不合理的嚴格管理,是市場準入的毒瘤,也是計劃經濟意識的表現。

(二)行政執法環境

1.多頭管理

民營企業受到的監督是非常多的,就我們公司來講,直接的管理部門就有五家,如財政、建委、國土房管、工商、稅務等。民營企業對監督部門多少還可接受,重要的是監督的隨意性,經常會麵臨集中檢查,重點檢查,清理整頓等。以我們公司為例:一套人馬,成立了五個公司,為什麼呢?因為這五方麵的業務分屬不同的政府部門或協會管理,每個管理者都強調自己的重要性,都要單獨管理人員資格和單獨管理公司資質,一個評估業務,就有兩個協會管理,於是我們八方應付,真有點心力交瘁。這還不說,就我們這樣的公司,每年要繳各種會費30萬左右。會費該繳,但得到的服務卻不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