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十一五”規劃與行政體製改革綜述(5)(3 / 3)

(三)分清管理邊界

把體製改革留給政府,把基礎配置留給市場,這才是當前的一種合理分工。分清政府做什麼,市場做什麼,把管理邊界搞清楚,不要形成該管的沒管好,不該管的卻任意插手。人們說:市場是無形的手,而政府是有形的手,這兩手互相配合,才能拍出激動人心的節奏。現在有政府萬能的意識存在,而萬能政府是不可能的。就政府權力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政府權力最大的國家之一,美國卻是最小的國家之一,但美國的社會管理卻秩序井然。政府和市場配合得好,社會管理秩序就好,反之則不好。有一次我去列席某區政府的常務會,會中有人提出招商引資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政策,就是針對一個企業製定一個政策,我於是提出了尖銳的意見。這是對市場經濟的嚴重破壞,姑且不說政府這樣熱心介入招商引資是否越位,如果一企一策,市場還有公平競爭環境嗎?還不說會不會產生腐敗問題。政府若能恰當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對市場經濟本身缺陷就會形成有力補充,但如果過了,就會使市場的基礎配置作用削弱,就會形成畸形的市場經濟,到時再來調整,困難會很大。目前,企業圍著政府轉而不是圍著市場轉的情況很嚴重,因為政府介入經濟的程度太深了。除了政府有大量的投資要花出去這個原因以外,政府官員與企業往往都有很好的關係,名義上是指導企業,實際是破壞公平競爭規則。管理邊界究竟是什麼呢,通俗的說法就是:凡是市場能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隻有市場自身做不好的,政府才應考慮介入。

(四)科學民主決策

民企老板解決了自己的經濟需求後,政治需求就變得越來越大了。民企無法更好地參與社會管理決策,很多政策都是政府單方麵決定的,即使是聽證或是征求意見,也是形式而已。要改變這種狀況,我提出法律法規應當具有契約性,要讓法律法規成為利益各方互相妥協的結果。這樣做,既能解決法律法規的合理性,也能解決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問題。以前有個百日嚴打的政策,人們說:要做壞事,就得第101天去做。這樣讓人感覺政府做事是東一榔頭西一榔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出現百日嚴打或者重點整治的情況,就說明平時的管理是有問題的,是平時不作為的表現,也是管理不成熟的表現。

(五)和諧執政

和諧的基礎是民主。新的國家機器的建立者,最初都是真心實意或半心半意地代表人民的,但隨著政權的建立,這部分人逐漸就異化為統治階級,人民就成了被統治階級。我國這麼多朝代,無一例外。但同時無一例外的結果就是都被滅亡了。有沒有辦法防止這種異化呢?有沒有辦法讓半異化的統治者不至於繼續異化直至滅亡呢?有,那就是民主。隻有建立了民主環境,國家機器才實實在在地屬於人民。那麼和諧社會是一個什麼狀態?我看主要體現在沒有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之分,或者說這個區分比較小。我看當今世界,最強勢的要數國家機器,最弱勢的要數民眾。當然,我國隨著民主進程的發展,這種強弱之差得到了進一步縮小。從財力上講,沒有一個公民,沒有一個企業,沒有一個團體,能和政府相提並論;從人力上講,政府由精英組成,並且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而民眾是單個的沒有組織的;從武力上講,政府有軍隊和警察作保證,這更不用說了。這種比較,有人可能會認為很不可思議,但如果我們理性地分析,在力量懸殊的兩個群體之間,能和諧嗎?因此,要營造和諧社會,就得和諧執政,就得縮小這種力量差距,讓民眾知無不言,讓輿論言之無過,讓政府成為小政府大服務的組織,成為真正為人民服務的組織。有人建議政府職員不兼任人大代表,政府職員少兼任政協委員;有人認為,應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讓媒體說真話說實話,加強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重慶電視台的“天天630”欄目做得好,受到百姓很高的評價,但也有人說多是涉及雞毛蒜皮的事;有人還說重慶的報紙隻需要買一張就知道所有報紙的內容了,因為幾張報紙沒有多大差別,有點差別都是在廣告上。一個偌大的社會,宣傳上沒有雜音,是一個很不和諧的現象。最近的數字電視,能夠收看到的內容也確實有點讓人失望,這既是壟斷的結果,也是對執政者肚量的考量。

(作者係重慶諦威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