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被網住的中國人(2)(2 / 2)

在我們玩網遊的時候,我們忘記了一切,我們沉迷其中,在網上進行社交,在遊戲中練級、成長,為此投入大量金錢。我們把各種夢想和希望寄托於遊戲當中,遊戲中的體驗似乎比現實世界更飽滿、更真實。我們的情感,已經分不清是真是幻。有一部電影叫《盜夢空間》,有些人在網遊裏也不願意醒來。但是,我們最終都要成長,就把遊戲作為一個美麗的夢吧,夢醒了,我們也該繼續上路。

信息“天塹”變通途

70歲的張大爺現在覺得生活體麵而安逸。一天下來,沒事聽聽廣播,看看電視,逗逗小孫子,家裏買了電腦裝上網線之後,還經常上上網看看新聞。張大爺很滿足。

有一天,他發現以前單位的工友老方最近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跟老方打了個電話,問在忙啥,人家說:‘我在新浪微博上都曬了,你去看看就知道了。’我問他啥是微博,他說我落伍,跟我有代溝了。”張大爺很不服氣,第二天就在家人的幫忙下注冊了微博賬號,第一個就關注了老方。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在信息傳遞隻能依賴車馬驛站的時代,一封家書何其珍貴。在人類的曆史上,地理、時空都曾經是信息傳遞的障礙。如今隨著手機、電腦等設備的持續更新換代,以及網絡、3G移動通信等技術的不斷升級,人們可利用的溝通手段越來越豐富多樣。溝通成本降低,溝通效率卻越來越高。在不同地點的任意兩個人能夠很輕易地聯係起來,世界似乎真的是“平的”了。雖然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在獲得信息內容、享有信息資源、運用信息技術、享用信息便利條件等方麵仍存在客觀差距,但是得益於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飛速發展以及人們觀念的變化,信息鴻溝正在一步步消弭——IBM更是預測在未來5年中,通信技術的發展將消除信息鴻溝的存在。

※ 持續縮水的上網成本

電腦價格以及網絡通信費用曾是信息鴻溝存在的主要原因。在1990年,電腦還屬於高科技產品,在中國城市普通家庭中還比較少見。當時北京市居民年人均收入僅有1787元,動輒1萬多元一台的電腦無疑是奢侈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10年間,電腦價格就像坐上了“滑梯”,呈加速度下降,加之IT產品更新換代周期逐漸縮短、居民人均收入上漲,電腦成為了普通家電的一員。

2003年,寬帶技術引入中國,不僅使信息傳遞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讓傳播成本越來越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撥號上網的初裝費2000~3000元,每月還要額外支付200~300元不等的網費;2005年後,伴隨寬帶網速和網絡覆蓋等指標的提升,我國寬帶平均資費水平下降了30%以上;到2012年,4M寬帶上網套餐的資費一年不到2000元。

※ 越來越友好的操作界麵

缺乏使用技能是信息鴻溝存在的另外一個原因,而觸摸屏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與傳統的鍵盤和鼠標輸入方式相比,觸摸屏輸入更直觀,配合識別軟件,觸摸屏還可以實現手寫輸入。自1994年IBM推出首款觸摸屏手機以來,觸摸屏已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到現在,即使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的兒童或老年人,都可以毫不費力地使用iPad收發電子郵件和上網。網絡運營商還根據特殊群體,如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開發了專門的瀏覽器、輸入法等各種應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