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中國維基網站發展原因之初探(4)(2 / 3)

(2)網絡使用習慣:以瀏覽為主,缺乏維基書寫的習慣。

維基通過用戶參與詞條寫作,致力於實現更好的知識積累。它的方式是號召用戶參與編寫,目標是實現知識的聚合。然而,維基的這種方式和目標符合中國網民的網絡使用行為和網絡使用動機嗎?

國內創建最早、目前影響力依然較大的一家維基網站創始人及站長是這樣回答的:“中國網民上網更多地是為了娛樂,而不是提升生產力,這和西方網民的上網使用行為很不同。”網絡更多地是用來娛樂,而不是創造、傳播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製約了維基用戶群的擴大。

此外,長期浸淫在Web1.0的網絡環境中,網民的上網使用行為以瀏覽網頁,獲取信息為主。2006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1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顯示,瀏覽新聞、搜索引擎、收發郵件是網民經常使用的三大網絡服務,三者的選擇比例分別為:瀏覽新聞66.3%,搜索引擎66.3%,收發郵件64.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2006年7月,第59頁。]

而維基理念是用戶參與創造、生產和分享內容。維基倡導用戶“寫”的理念和“貢獻”的精神無疑挑戰了網民“看”的上網習慣和“獲取”的上網動機。如同一位維基使用者所言:“我用維基,還是以看為主,寫得很少,可能還是不習慣寫的這種方式。”

維基在中國大範圍的使用,不僅有賴於網民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有賴於網民的網絡使用動機和網絡使用習慣的改變:當人們更多地是將網絡作為知識獲取的工具,並逐漸實現由“看”到“寫”的轉變,維基在中國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平台。

5.網絡環境、社會環境:娛樂至上、浮躁功利

在訪談中,筆者發現除了文化傳統、社會心理外,經常被提及的兩個概念是“娛樂至上的網絡環境”、“浮躁功利的社會環境”。國內維基網站站長和網絡研究學者格外強調了社會環境對維基發展的影響。

一位互聯網從業人員在談到中國的網絡環境時,毫不客氣地做出如下評價:“有人說中國這兩年的網絡文化是‘流氓文化’,我認為是這樣的。門戶網站一方麵為了不觸犯政治底線,一方麵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於是避免對嚴肅話題進行討論,而利用色情、暴力這些話題打擦邊球,網絡出現很嚴重的娛樂化傾向,或者說低俗化傾向。”這種娛樂化,甚至是低俗化的網絡氛圍,顯然沒有給維基的發展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

和娛樂至上的網絡環境相比,浮躁功利的社會環境對維基發展的負麵影響更加巨大。如一位維基站長所言:“中國現在處於一個經濟轉型期,整個社會都很浮躁、功利,多數中國人麵臨的是生存壓力,大家更多要為生存而奔波;和英美國家比起來,有錢又有閑,具有知識分享能力、意願的人比較少。”訪談中,三位維基網站站長、兩位從事媒體研究的學者都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七、其他

維基在中國發展緩慢,還有許多其他原因:如著作權保護意識的淡薄、創新得不到承認、技術應用之間缺少相互幫助的集成效果等等。如一位維基網站的創始人和站長所言:“維基在中國發展的原因十分複雜,也許可以寫一本書。”出於論文長度要求等原因,筆者無力在這裏詳盡闡述維基在中國發展緩慢的種種原因,隻求拋磚引玉,為後來者的研究提供一點思路。

或許,目前維基在中國的狀況是它創新擴散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如同羅傑·菲德勒在其“延時采用”原則中所闡述的那樣:“新媒介技術想要變成商業成功,總數要花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從概念的證明發展到普遍采用,往往需要一代人(20~30年)的時間。”[〔美〕羅傑·菲德勒:《媒介形態變化:認識新媒介》,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