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網絡社會的交往與秩序——網絡環境下的社會交往場域及其內在機製研究(1)(3 / 3)

二、各類互動場域的特點分析

上麵表一至表五的測量數據結果顯示,各類網絡互動場域的社群規模、密度,社群網絡的親密度、中心度等各方麵的特點具有較大的差異。

首先,互動場域的社群規模具有各自的特點。在社團類型的互動場域中,網絡社群的規模一般較小。由表三顯示,水木社區BBS中社團類型版麵的規模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之間,比較典型的如心情類版麵“好朋友在一起”(Friends)、“似水流年”(Memory)等社群的規模都隻有幾十人,諸如遊泳、滑雪等運動類版麵也保持在一百人到二百人的規模。公社社群的規模小之特點與社群本身的性質密切相關,因為公社社群具有庫利所說的初級關係群體的性質,即是一個相對較小,有多重目的的群體,其互動關係是親密無間的,並存在一種強烈的群體認同感。現實生活中典型的初級群體有家庭、同輩群體、一些鄰居朋友圈和成人社會俱樂部等。[〔美〕戴維·波譜諾:《社會學》,李強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74頁。]與之相反,廣場社會場域的社群規模較大,正如表四所示,這些廣場類型的互動社群一般都在千人以上,規模最大的社群如水木特快版(New Epress)、家庭生活版(Family Life)、求職廣場版(Career_Plaza)分別達到4505人、3465人和3427人的規模。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數字顯示出的僅僅是主動在版內發文參與討論的人數,而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大量隻是閱讀帖子的“潛水者”,他們來去無蹤,以瀏覽信息為上網目的。這個群體的數量更為巨大,根據水木社區BBS的自動統計數據,以一周時間為單位,水木特快版、家庭生活版等典型廣場社群場域的流動人次達到平均每天2萬人次以上。對於科層類型的互動場域,本研究選取了係統討論區(Sysop)、BBS使用幫助(BBS Help)、投訴和舉報(Complain)版麵作為分析對象,結果顯示,此種類型社會場域中的互動社群規模較小,一般在幾十到上百人之間,如表五所示。

其次,密度是互動社群的重要特性指標,它表示的是社群的緊密程度。在具體測量中,筆者根據社會網絡分析的常用測度方法,即用社群圖中每一個節點之間連線的數量除以理想類型的完備圖的連線數量,從而得到社群圖中各個點之間聯絡的緊密程度。由於行動者維持某些關係所投入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們保持的交往關係數目存在一定的上限,因而社群的密度受到社群規模和性質的影響。有學者的研究得出,在實際的社會網絡圖中能夠發現的最大密度是0.5。[劉軍:《社會網絡分析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頁。]從水木社區BBS的測量結果來看,公社類型的社群網絡密度較大,一般都在0.01以上,最大的是心情類版麵“好朋友在一起”的社群網絡密度達到0.14,鄉籍類版麵“中原風采·河南”(Henan)、“齊魯大地·山東”(Shandong)也都達到0.1以上。科層類型的社群網絡密度平均值為0.05。相比之下,廣場類型的社群網絡密度明顯較小,平均值為0.004。密度直接表示出社群內部成員之間相互關聯的程度。高密度表明,如果一個人的大多數朋友都彼此相識而不是隻認識這個人,那麼,他的朋友網絡就是緊密的連接關係網,也可以說是一個稠密的社群。低密度則顯示出社群交往網絡的鬆散狀態。如果這個人的朋友們之間彼此一般都不認識,那麼這個朋友網絡就是鬆散的連接關係網。[〔美〕戴維·波譜諾:《社會學》,李強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頁。]測量結果所顯示出的各類社群密度的差異進一步驗證了我們對水木社區BBS中的公社社群、科層社群和廣場社群的類型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