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科學理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用一係列緊密聯係,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重點學習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要掌握貫徹落實的基本要求。
第一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思想理論,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麵,進一步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係統的科學理論。黨中央同意印發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比較係統地概括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麵取得的理論成果。而“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三句話,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關於“三大規律”的係統化的科學理論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新認識我們黨曆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麵對執政條件、社會環境和黨的隊伍的構成等等的深刻變化,我們黨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突出出來。這些年來,我們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圍繞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廣大黨員、幹部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曆史性課題,全麵推進黨的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要看到,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在新的形勢下,黨內也經常產生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惰性的、消極的甚至腐朽的東西逐漸滋生起來,從思想上、作風上和組織上嚴重侵蝕著黨員、幹部隊伍,影響著黨的凝聚力、戰鬥力的增強和黨同群眾關係的加強。我們黨要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就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對這些“共產黨執政規律”的重大問題,我們黨該怎麼認識?怎麼應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曆史性的全麵回答。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製定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曆史任務,強調了曆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尤其是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集中力量,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完成這一任務。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完成這個任務有難度、有風險,具有很大的艱巨性和複雜性。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供求關係、體製環境、對外經濟聯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加快工業化的過程中,我們又麵臨著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新任務。對這些“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重大問題,我們黨該怎麼認識?怎麼應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曆史性的全麵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