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1 / 3)

(五)深刻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深刻領會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努力掌握貫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思想上不斷有新的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的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的創造。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毛澤東同誌在黨的七大上指出:“全世界自古以來,沒有任何學問、任何東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發展的。地球是在發展的,太陽是在發展的,這就是世界。停止了發展就不是世界。”時代在前進,實踐在發展,我們必須不斷深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並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和發展。這是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推進一切事業發展的根本方法。

堅持與時俱進,說到底就是要不斷創新。創新包括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及其他創新。江澤民同誌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要使黨和國家的發展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否則,一切新的發展都談不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正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不斷開拓創新的生動體現。

發展,是貫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

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曆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麵進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緊緊把握住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把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就能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落實,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使強國富民的要求不斷得到實現。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毛澤東同誌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鄧小平同誌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讚成不讚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製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黨80多年來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所處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黨已經成為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長期執政的黨,在獲得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和資源的同時,也增加了脫離群眾甚至損害群眾利益的危險。如何更好地實現、維護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個關係到黨和國家興衰存亡的重大問題。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特別強調執政為民的問題,認為執政為民是貫徹“三個代表”思想的本質要求。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誌。

第二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曆史背景和實踐基礎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的一大突出特點和優勢,就是一貫重視理論指導和勇於進行理論創新。80多年來,黨正是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根據發展變化了的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做出新的理論貢獻,不斷產生新的理論成果,才領導了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不斷克服艱難險阻,不斷走向新的勝利。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雖然形成於不同的曆史時期,麵對著不同的曆史任務,但都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都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脈相承的科學思想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