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闡明了共產主義革命與以往革命的區別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過去的革命隻是用一種私有製代替另一種私有製,而共產主義革命是要消滅私有製的最後形態———資本主義私有製。
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他們指出:“迄今為止的一切革命始終沒有觸動活動的性質,始終不過是按另外的方式分配這種活動,不過是在哪一些人中間重新分配勞動,而共產主義革命則針對活動迄今具有的性質,消滅勞動,並消滅任何階級的統治以及這些階級本身。”“共產主義和所有過去的運動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推翻一切舊的生產關係和交往關係的基礎,並且第一次自覺地把一切自發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創造,消除這些前提的自發性,使它們受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支配。”也就是說,共產主義革命要消滅一切私有製,消滅一切人剝削人的關係,使社會財富受社會全體成員共同支配。
5.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最根本的特征是每個人都能得到自由的發展。因為在共產主義社會裏,消滅了剝削和壓迫,人們的關係都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選擇工種和職業,都有條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隨著基礎即隨著私有製的消滅,隨著對生產實行共產主義的調節以及這種調節所帶來的人們對於自己產品的異己關係的消滅,供求關係的威力也將消失,人們將使交換、生產及他們發生相互關係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他們將共產主義社會看作真正的共同體,認為“隻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麵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隻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在共產主義社會裏,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範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當然,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說法,其核心思想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人們有條件能夠自由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後來在《宣言》中進行了係統的闡發。
四、《宣言》產生的組織條件
《宣言》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黨綱,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是《宣言》產生的組織基礎。《宣言》是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和恩格斯當時的主要革命活動是在工人中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同各國社會主義分子聯係,改組正義者同盟。
19世紀30~40年代,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雖然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無產階級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組織。但是,當時工人運動中出現的一些團體,或者在組織上比較渙散,或者帶有密謀性質和宗派性質,在思想上則受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影響,嚴重地妨礙了無產階級運動的健康發展。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實踐提出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要求。恩格斯說:“要使無產階級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必須(馬克思和我從1847年以來就堅持這種立場)組成一個不同於其他所有政黨並與他們對立的特殊政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積極參加工人運動,同各種工人政治組織建立聯係,爭取把這些組織改造成為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整個建黨過程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同各種非科學社會主義鬥爭的過程,是無產階級的組織原則同各種宗派主義的組織原則鬥爭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
(一)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的建立及其活動
馬克思和恩格斯建黨的第一個步驟是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首先不是急於召開共產主義者代表大會,而是在各地成立共產主義團體,通過書麵討論問題和定期的通訊聯係,以便為建黨做好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