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命犯“八敗”(1 / 2)

我的老家在旬陽,這是一個風景旖旎,人傑地靈的山區小縣。在家鄉生活有一類人,他們“走的是陽間路,吃的是陰家飯”,幹著為逝者書寫殃榜、擇選陰宅之類的事情。人們稱他們為“陰陽先生”,我的太爺正是他們當中的一位。在我的印象中,太爺的路要比普通的陰陽先生更寬一些。他不僅能給人擇選陰宅、陽宅,還是能給人看病,尤其擅長骨科、婦科。憑借著這些技藝,他在老家一度被人捧到了很高的地位。

並不是所有故事的“開局”都是完美的,太爺這一生的“局”就開的極為狼狽。

那一年剛好是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隆隆炮聲中,太爺出生了。因為遭遇到了難產,全家人都對這個新生兒的命運產生了懷疑。祖爺抱著他,找到了一位算命先生。在得知了太爺的生辰八字之後,那位先生用手掐算了半天,不住地歎氣說:“不好,不好!這孩子命犯‘八敗’,命犯‘八敗’啊!將來如不敗盡家財,不會罷休啊……。”祖爺一聽就慌了,連忙問先生:“什麼是‘八敗’啊?”“這……,”算命先生也說不清了,他支支吾吾地搪塞道:“‘八敗’就‘八敗’嘛,反正你今後注意不要讓他擁有太多的家財,有多麼他就能敗多少!家裏如有什麼喜慶之事,也盡量不要讓他參合。不然,喜事都有可能變成壞事的……。”

算命先生的這一句話,把太爺的前半生都埋進了“墳墓”裏。祖爺很生氣,也懶得給他取名了,幹脆就稱他為“楊八敗”,這一叫就是四十多年。太爺共有兄弟二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從此家裏的所有好事都同他沾不上邊了。不論是吃的,還是穿的都要等大太爺挑完後,才能輪得到他。太爺稍有不從,全家人都會用“犯八敗”來辱罵他。

民國政壇比娃娃的臉蛋兒變化的還快,今天張大帥打跑了黎大帥,明天吳大帥又趕走了張大帥,轉眼間太爺已十五歲了。山外麵,北京城裏的“皇帝”也換了好幾茬了,每變動一次都要給老百姓帶來無盡的災難。在那個亂世裏,各路軍閥為了擴充實力,很少會體恤百姓。他們苛捐雜稅,四處抓丁,恨不能挖地三尺。老家的“軍閥政府”,有一條比較“人道”的抓丁製度,百姓每家可以保留一名青年男丁,來繼承家族的煙火,其餘的全部都要抓走。為了能保住老大,祖爺便將他的二子,剛滿十五歲、“命犯八敗”的太爺奉獻了出去。

在祖爺做出決擇的那天,太爺剛好上山打柴,暫時避過了劫難。傍晚,他背著一背簍木柴剛回到家,就被藏在家中守株待兔的馬保長逮了個正著。太爺想逃,已經來不及了。那年頭,被抓了壯丁幾乎沒有能活著回來的,在被繩子捆住胳膊的那一刻,太爺的心裏徹底絕望了:“完了,爺們這輩子算是交代了!我可連媳婦都沒來得及娶啊……。”祖奶奶在一旁哭哭啼啼的,把太爺哭的好不心煩。他含著眼淚,跪別了父母。馬保長押著他,往縣城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