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一部分移民留了下來,並基於血緣或地緣關係,發展出對其在新環境生存有幫助作用的社會網絡;
第三階段,家庭團聚,長期定居意識的產生,對移入國的向往和與自身相同的族群和社區的形成、發展,使得移民日益傾向於在移入國永久定居下來;
第四階段,移民的生存與爭取公民權與其他社會權利、法律地位的階段。此時,移民輸入國政府扮演了主要的角色:移民是最終取得平等的公民地位還是遭到排斥,悉數與該國政策及其內部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狀況有著密切的關係。
應當說,目前來講,移民係統理論是對移民及定居現象較有說服力的解釋。毫無疑問,移民係統理論將移民作為一個整體研究是重要的理論突破,它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移民研究的不足。但是,在目前,移民的係統研究仍然停留在對國際移民的簡單描述上,研究對象也往往隻是集中在移民輸入國一邊,因此,“移民係統研究的潛力尚待開掘,目前它還隻是徒有宏圖”。
三、在國際關係背景下對國際移民研究的趨勢
上述四種主要的移民理論,應該說都有助於我們了解國際移民發生、持續、發展與生存的機製與途徑。但是,正如前麵指出的,其理論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甚至是嚴重缺陷,對國際移民的五個基本問題的回答也並不總是令我們滿意。從當前的國際關係局勢看,國際移民的研究將具有以下三個趨勢:
第一,理論形態將進一步趨於完善。
從邏輯上講,移民理論應該包括兩大部分,即移民與定居的理論(Theories on Migration and Settlement)和移民族群及其社會地位的理論(Theories on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ir Position in Society)。
第二,研究的手段與方法論的改進勢在必行。
當前的國際移民研究從手段和方法論上講是貧乏的。多數研究是分別從曆史、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單個視角來進行,從而形成移民曆史、移民經濟、移民文化、移民政治和社會等眾多的研究領域,缺乏從整體國家關係的視野來進行宏觀研究,尤其缺乏理論層麵的探討。
第三,研究對象的拓展無可阻擋。
當代國際移民現象過於複雜和難於從整體把握,也導致了移民理論的研究對象至今還有很多薄弱甚至空白之處,如非法移民、難民和被迫移民在當代跨國人口的遷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在當代國際移民中,政府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最後,當代國際移民中女性在所有地區和所有類型移民中比例不斷增長的趨勢。
綜上所述,國際移民理論研究既有深厚的曆史積澱,又處於理論的重要成長期。在國際關係領域對移民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無疑有助於更好地了解與掌握國家間關係形成與發展的軌跡,在全球化背景下,回應挑戰,增進安全,加強合作。
第三節環境中的國際關係理論
在國際關係中探討環境保護,意圖應當是通過對環境的保護,從而達到實現平衡世代間的人類利益和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然而,環境及其自然要素(自然資源)具有已被人類認識的經濟價值和正在為人類認識的自然生態價值的兩麵性,它們二者均為人類在地球上不斷繁衍和生存的客觀基礎。因此在以傳統方法保護人類自身的既得權利和利益的同時,還存在著為實現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對傳統人類的規範(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予以限製的矛盾。所以在國際關係中研究環境應當是既要保護人類的傳統權利,又要對人類的傳統權利觀予以修正以維持人類生存的環境與自然基礎,它還需要人類對環境與自然資源之間相互存在的獨立的生態價值觀的認可。
一、環境保護目的的傳統解釋論
從國際關係理論角度出發,圍繞環境保護目的的傳統方法論,一直離不開保護由環境和自然資源給人類所帶來的權利和利益的目的。
概括和比較分析各國環境法有關目的性條款的規定,可以從理論上把環境保護的目的分為兩種:一是基礎的直接的目標,即協調人與環境的關係,保護和改善環境;二是最終的發展目標,又包括兩個方麵——保護人群健康與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國際關係理論中有關環境的學說也主要有“一元論”和“二元論”兩種。